福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6-22 福州市统计局

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存款增势趋缓,贷款投放力度加大。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3.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各项贷款余额883.05亿元,增长10.8%;现金净投放3.37亿元,比上年少投17.42亿元。在储蓄存款利率连续调低、恢复征收利息税、储蓄实名制等政策推动下,全市储蓄存款分流加快,200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4.4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7%。

2000年,全市财产保险承保金额1515.24亿元,比上年增长54.5%;保费收入5.52亿元,增长10.2%;赔款给付2.48亿元,下降25.0%。人寿保险承保金额618.96亿元;比上年下降24.9%;保费收入6.81亿元,增长9.4%;赔款给付1.36亿元,下降14.3%。

科学技术和教育  继续实施

“科教兴市”战略,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全年共组织实施星火计划114项,火炬计划19项,其中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9项。2000年末,拥有经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福州软件园入园企业已达80家。2000年,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12亿元,实现利税9.1亿元,出口创汇2.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37%和27%。全市共有35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25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发展,2000年,新办民营科技企业100家,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603家,全年共获得科技成果及专利项目116项。全年共举办206场科技下乡活动。

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组织开展调整优化市区中小学试点,加快金山中学、锦江小学等新布点学校建设步伐,启动建设上街大学城。2000年,全市普通高等院校13所,在校学生6.57万人,专任教师4754人;普通中学364所,在校学生37.82万人,专任教师2.03万人;小学2455所,在校学生60.27万人,专任教师2.92万人;拥有民办小学17所,民办中学47所。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群众性文艺活动,组织文化下乡,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市博物馆、九日台音乐厅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投用。2000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13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96个;拥有有线电视用户67.82万户,比上年增长9.3%;全年出版报纸32种,38185万份,各类杂志139种,4396万册;博物馆、纪念馆18个;公共图书馆15个,总藏书3536千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市卫生机构达1633个,其中医院71个;卫生机构床位19125张,其中医院床位13598张,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6.9%;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4921万人,其中医生10639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福州市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共获奖牌5枚;在全国性大赛中共获奖牌43枚;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二十届运动会、福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活跃,新建了市体育馆。2000年,全市新增运动场馆22个,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93.58%。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向宽裕型小康迈进。2000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199元,比上年增长14.5%。据抽样调查,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4元,比上年增长11.9%;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0元,增长11.9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009元,增长12.0%;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417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增长5%。“造福工程”完成1300人搬迁。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1.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使用生活用房面积34.2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97平方米。

环境保护

全面推进“煤改油”、“油改气”工作,加强企业粉尘、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全市共有垃圾转运站43座,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23%以上,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834家污染企业全面实现达标排放。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5555.28万吨,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市区增长6.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4023.53万吨,增长57.5%,其中市区增长0.4%;工业废水处理量6373.86万吨,增长15.3%,其中市区增长13.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20万吨,增长47.1%,其中市区下降18.3%;全市工业废水处理率达81.34%,工业废气处理率达92.02%;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52.31平方公里。市区空气基本稳定在一级水平,市区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