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完工节能项目136个,年内实现节能量65.84万吨标准煤。有10个项目已经国家批复列入节能奖励项目计划,24个项目受到省级财政资金奖励。全市13家企业列入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目标,已全部完成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3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规模以上(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2304.2亿元,增长22.7%。规模以上投资施工项目4110个,其中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3567个。在规模以上投资中,一产投资完成99.6亿元,增长54.3%;二产投资完成957.81亿元,增长19.1%;三产投资完成1246.8亿元,增长25.2%。城镇投资完成1751.96亿元,增长24.8%;农村投资完成551.51亿元,增长21.2%。 “六大投入”亮点显现。“六大投入”中,先进制造业完成投资667.83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8.99%,增长112.1%,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580.4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5.2%,增长24.5%;现代农业完成投资71.44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3.1%,增长64.1%;文化产业完成投资227.0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9.9%,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投资378.4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16.4%,增长116.6%;公共服务完成投资677.77亿元,占规模以上比重29.4%,增长30.1%。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7.6亿元,增长37.9%,其中住宅投资270.8亿元,增长30.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412.9亿元,增长73.4%。 沿海开发工作成绩显着。北部沿海地区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入413亿元,增长22%。新引进项目299个,协议总投资641亿元。在建5000万元以上项目523个,协议总投资1790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281个、过10亿元项目45个、过100亿元项目6个。潍坊港中港区3个万吨级码头建成投用,3个2万吨级码头工程正在建设。滨海开发区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466.9亿元,增长31.6%;全员劳动生产率15.65万元/人,增长12.3%。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28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7%,其中实行投标承包工程面积3848.3万平方米,增长14.4%,占施工工程面积的72.8%。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基础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98.1亿元。改造国省道路网工程11项,新海路、平日路、潍坊港疏港公路等项目按期竣工,公路路域环境明显改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00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274个。建设了潍坊汽车北站等10个客货运场站项目。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2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4.8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达到20.25万辆,其中线路客车(含旅游和出租车)8215辆,载货汽车10.46万辆,其他机动车及拖拉机8.97万辆。海运船舶结构逐步趋于大吨位、专业化,运力达到62.8万载重吨。全市道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2.1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00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2.03亿吨,货物周转量647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47%、4.95%、8.36%和3.88%。水上运输完成货运量930万吨,货物周转量8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1%和30%。潍坊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11万吨,增长19.6%。航空运输完成旅客运送量14.2万人,货邮吞吐量1.93万吨,分别增长32.4%和17%,创历史新高。青临铁路完成货运量100万吨。 邮政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新口径)1.96亿元。信函4063.8万件,增长7.4%;包裹19.0万件,增长92.3%;报纸10100万份,下降1.0 %;杂志362.5万份,下降32.0%。 电信业保持持续发展。全市电信企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64.8亿元,比上年增长9.7%。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703.4万户,增长21.4%,固定电话用户数(含小灵通)170.8万户,下降16.6%。 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通信光缆总长度104.65万芯长千米,互联网出口带宽220G,固定电话普及率23.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85.98部/百人,互联网用户387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30万户,比上年增加20万户,有线电视通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87.2%。 六、国内贸易与现代物流业 国内消费市场保持繁荣。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按销售地区分,城镇零售额实现751.7亿元,增长21.9%,乡村零售额实现399.4亿元,增长13.0%。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226.2亿元,增长22.8%;零售业零售额812.2亿元,增长17.7%;住宿业零售额7.28亿元,增长26.2%,餐饮业零售额105.4亿元,增长17.0%。 市场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全市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到1386家,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124处,其中过10亿元的30处。全年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农家店600个,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店铺统一配送率超过50%。新建12343家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投入运营,在38个社区和114个小区设立服务中心。 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物流园区发展到45个,总投资208亿元;鲁东物流中心进区项目72个,总投资超过135亿元,成为全国首批现代物流实验基地之一。全年实现物流总额9400亿元以上,增长16.7%。 七、对外经贸与旅游 进出口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全市进出口总额1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5%;其中出口87亿美元,增长41.4%;进口30.6亿美元,增长63.1%。按企业性质划分,三资企业出口30.2亿美元,增长42%;集体、民营企业出口39.61亿美元,增长38.8%。按大类商品划分,机电产品出口25.32亿美元,增长4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1亿美元,增长113%,化工产品出口12.41亿美元,增长70.5%,纺织服装出口21.14亿美元,增长27.5%,农产品出口13.76亿美元,增长40.3%。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0个,合同利用外资10.6亿美元,增长38.4%,实际到账外资7.2亿美元,增长6.4%。完成对外承包劳务新签合同额42.1亿美元,营业额17亿美元,分别增长45.3%和49.6%。 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2967.7万人次,增长27.3%;旅游总收入247.7亿元,增长30.5%。接待国内游客2945.5万人次,增长27.3%;国内旅游收入237.0亿元,增长31.6%。国际入境游客22.2万人次,增长28.6%;国际旅游收入1.6亿美元,增长32.5%。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财政收支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80.9亿元,增长27.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4亿元,增长28.2%。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个主体税种完成99.7亿元,增长41%。财政总支出完成291亿元,增长27.8%。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48.5亿元,增长26.2%。主体税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9.3%,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支出共完成193.8亿元,增长29.3%,高于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