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2-26 无锡市统计局

钢材 万吨 2378.42 14.9

发电量 万千瓦时 3729428.80 2.1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8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产品销售率98.30%,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6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利润89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2.6%;企业亏损面11.4%,比上年减少1.8个百分点;亏损额26.75亿元,比上年下降18.6%。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45.03%,创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高16.68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2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9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施工房屋建筑面积4101.58万平方米。1个建设工程项目获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2个建设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4个建设工程项目获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86个建设工程项目获无锡市“太湖杯”优质工程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分产业投向:第一产业投资1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第二产业投资12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第三产业投资1757.93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分注册类型:国有经济投资9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3%,三资经济投资489.28亿元,比上年下降0.1%,其他经济投资158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162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3.3%;新增固定资产1403.9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7.89%。

房地产市场基本稳定。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58.29亿元,比上年下降7.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1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商品房施工面积为4482.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4%,竣工面积1001.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10.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1%,商品房销售额77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城镇零售额1571.45亿元,乡村零售额237.63亿元;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676.5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2.54亿元。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3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0%;金银珠宝类增长39.9%;家具类增长65.7%;通讯器材类增长32.9%;日用品类增长30.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3%。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64个,市场摊位总量47682个,实现成交额312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综合市场16个,专业市场48个。专业市场实现成交额270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新型流通业态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均有较快发展。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复苏强劲。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12.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3%。其中,进口总额249.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1%;出口总额362.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5%。出口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78.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6%,占全市比重达到49.1%。

表4    2010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 比上年增长(%)

美国 51.08 34.2 17.03 70.6

日本 37.85 36.4 67.21 34.0

韩国 37.62 28.2 35.25 48.4

香港 30.61 20.7 0.61 8.3

德国 23.18 46.4 13.26 26.8

荷兰 19.25 96.6 3.94 7.1

意大利 11.82 99.7 3.31 13.0

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新批和新增外资项目587个,协议注册外资47.5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连续三年超过30亿美元,达到3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进一步提升,占到位注册外资比重达到37.8%,高新技术产业到位注册外资占比达到50.1%。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33个。至2010年底全球财富500强企业中有75家在我市投资兴办了144家外资企业。

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接包合同总额3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2%,执行金额2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1%;离岸合同总额1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0%,离岸执行金额1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0%。主要业务在全国21个示范城市中名列前三位。

对外经济合作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境外投资项目59个,中方投资额突破3亿美元,达到3.2亿美元,同比增长55%,其中百万美元以上项目35个。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社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年末全社会拥有车辆114.54万辆,比上年增长2.4%。其中汽车73.48万辆,比上年增长22.3%。私人汽车又有较快发展,年末达到51.21万辆,比上年增加11.07万辆。

全社会客货运量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273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完成货运量13376万吨,比上年增长12.1%。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01亿吨,比上年增长16.2%。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25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出入境游客吞吐量2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4%。

邮电通讯持续较快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邮政服务门类增多,投递速度加快。全年发送函件15063万件,邮政特快专递608.28万件,比上年下降1.8%。城乡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15.76万户,其中移动市话14.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90.41万户,增加113.0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20.96万户。

国内国际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游客86.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7%;接待国内游客5067.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旅游总收入达74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47个,国家5A级景区2家,国家4A级景区14家,3A级景区8家,2A级景区11家。创建农业旅游点160个、农业旅游特色村12个、特色镇8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已达6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8家,四星级宾馆21家。全市拥有旅行社130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13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加。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579.85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同口径增长20.7%)。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4%,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市区为32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基金收入62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0%(同口径增长20.1%);上划中央四税44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一般预算支出46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