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2-26 无锡市统计局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882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市区为568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648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市区为407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294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0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贷款中,短期贷款3016.36元,比上年增长21.8%;中长期贷款297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2054.30亿元,比上年增长9.7%;现金支出1245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全年现金净投放402.09亿元。

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3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市区为75.96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财产险收入41.20亿元,比上年增长29.8%;人寿险收入9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保险赔款支出18.58亿元,比上年下降1.4%。保险给付支出12.02亿元,比上年下降40.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力量增强。全市共有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8家;国家、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37家,市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家;国家、省级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2家。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5.7%,比上年提高1.83个百分点以上。按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47家,其中市区373家,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7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24个。

科技创新成绩显着。全市专利申请量达32690件,比上年增长38.0%,其中市区为23464件,比上年增长39.2%;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6672件,比上年增长53.5%;专利授权量达26448件,比上年增长182.4%,其中市区为19930件,比上年增长226.2%。获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406项,获国家和省科技计划到位经费9.5亿元。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全市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35所,其中市区为231所;在校学生71.53万人,其中市区为41.38万人。小学和初中普及率均达100%,巩固率分别为106.9%和96.1%。适龄残疾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全市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校就读新生达到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92%。深入推进双语教育实验,双语实验学校累计达到100所。在锡外籍学生超过1600人。全市各地投入7.8亿元完成67所相对薄弱学校改造,并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狠抓重点项目推进,市属学校重点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超过5个亿,城职院新校区顺利建成,高等师范新校区全部竣工,市一中二期改扩建项目按期推进。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民族宗教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全年无休”逐步推开,中国乡镇博物馆、无锡博物院虚拟西方艺术馆等建成启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100%达标。举办“激情周末”广场文艺演出73场,惠山泥人、精微绣、留青竹刻和紫砂等非遗展示项目、《荡湖船》和《男欢女嬉》两个节目,以及《阿炳》精彩亮相世博会,锡剧《玉飞凤》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献演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儿童音乐剧《带锁的日记》、女声独唱《梦中的大西北》成功摘得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作品奖。第九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勇夺12金、16银、20铜,遥居全省榜首。全年送电影下乡10337场、送戏下乡2860场、送书下乡15.9万册。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和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评选颁奖典礼;鸿山遗址公园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荡口、长泾、礼舍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清名桥古街入选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2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站82个,博物(纪念)馆64个。全市人民广播电台节目8套,平均每天播出196小时;电视台节目8套,平均每周播出1178小时;无锡有线电视总用户已达153.76万户,其中市区80.54万户。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完成99%。电视人口总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年动漫企业达157家,动漫及相关衍生产品产值达27.08亿元,原创作品获发行证分钟数达到30350分钟,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深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管办分离”改革,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999个,其中综合医院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村卫生室874家,疗养院5家。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92万人,其中医生1.18万人,市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8万人;拥有医疗床位2.6万张,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2.48万张,市区拥有医疗床位1.7万张。统筹城乡医保一体化步伐加快,全市实际参合农民161万人,人口覆盖率100%。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年完成诊疗总次数336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医疗科研取得新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2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项目4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项,厅、市级科研项目78项,面向基层推广卫生适宜技术30项。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新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71.71万平方米,其中市区为31.22万平方米。新增115个行政村(人口4000人以上)建有省一类标准体育设施;新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369人,新增省、市级城乡社区体育俱乐部30个。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口超过52.5%,国民体质总体达标率达91.3%。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节,全市共组织1000人以上的活动43场次,500人以上的活动132场次,参与人数超过200万人次;成功举办了环太湖(中国无锡)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世界斯诺克无锡精英赛、国际攀岩大师赛等国际和全国性比赛27场。圆满完成十七届省运会参赛任务,取得了优势项目总分第三、金牌总数第四的好成绩。12名无锡籍运动员参加广州亚运会,取得了7金2银1铜的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年无锡籍运动员在全国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中共取得了54个冠军、42个亚军和52个季军。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突破15亿元,增长51.6%。

民族团结事业稳健发展。宗教团体和场所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年末有宗教活动场所247处,教职人员831名(不含散居道士)。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66.56万人,人口出生率7.83‰,人口死亡率7.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