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溪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2-12 宁波市慈溪市统计局

工业转型成效初显。2010年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00.8亿元,比上年增长52.9%。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51.8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308.95亿元,比上年增长43.6%。扎实推进省家电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装备提升行动,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全年完成企业技改投入1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市产值超20亿元工业企业达到6家。工业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我市获“中国家电下乡示范城市”称号。

2010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年118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新签合同金额为136.34亿元,比上年增长87.5%,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3.01亿元,比上年增长3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748.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38.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9%。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3.39亿元,比上年下降24.1%。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36亿元,比上年下降35.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工业投资13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5.45亿元,比上年增长60.7%。商品房销售面积111.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0.4%,商品房销售金额为13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90.35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为111.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3%和199.2%。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全年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13个,完成投资46.17亿元,107个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77.27亿元。半掘浦至郑家浦围涂造地(二期)、杭州湾大桥余慈连接线公路工程(慈溪段)、城区东南片骨干道路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基本建成;陆中湾两侧围涂工程、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市社会福利院迁建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四灶浦拓疏工程、新慈湖(郑徐水库)工程、梅林保障性住房工程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新型城市化和城乡统筹扎实推进。2010年末全市建成区总面积为166.6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建成区面积为40.7平方公里,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区建成区面积分别为35和10.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64.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城市区块改造稳步推进。全年完成中心城区拆迁面积60万平方米,三北大街西延、北二环东延、界牌三大区二期拆迁基本完成,启动实施景观大道和城南、城西区块改造建设。老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加快推进,全年共完成老小区改造6个,居民楼271幢,建筑面积55.3万平方米,受益居民6083户,改善36条背街小巷,总长度7.7公里。文化商务区建设全面推进,联盛商业广场、南侧文化公建项目正式开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南三环东段、东三环南延、前应路东延、北二环东延、三北大街西延等城区道路主车道实现通车,新城大道北延及坎墩环镇北路东段工程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80%。全年完成农村二次改水1.8万户。安居工程顺利推进,星光家园二期B区、白彭、梅林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铺开,新建续建保障性住房面积57.3万平方米,全年完成投资2.9亿元。“农房两改”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年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33万平方米,完成拆迁4073户、安置7089户。观海卫镇作为宁波市卫星城市试点开局良好,龙山镇被列为省中心镇,周巷镇成为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五、国内贸易、旅游

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77亿元,总量连续18年居全省各强县(市、区)首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266.92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为22.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12.1%。按销售地域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74.84亿元,比上年增长33.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分行业看,汽车类增长42.6%,日用品类增长4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9.7%,中西药类增长26.6%,金银珠宝类增长16.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1%,食品、饮料、烟酒类下降9.4%。

城乡消费环境进一步趋好。华润生活广场和嘉里国际中心相继建成开业,市工业品批发市场二期、联盛商业广场、银泰广场、大润发二店开工建设。全年新增城市社区商业示范区3个、农村社区商业服务中心6个,全市总数分别达到12个和23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成建设目标,2010年申报完成村级连锁便利店6家,全市连锁放心便利店建制村覆盖率达到100%。16届年货展销会、第九届汽车展、金秋购物节等大型商贸活动先后开展,展会消费平台渐趋多样。“家电下乡”工程成效显着,全市152个“家电下乡”指定销售网点,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67093件,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38个以旧换新销售网点,共销售家电88180件,实现销售收入3.28亿元;审核汽车以旧换新2374辆,拉动消费2.2亿元。

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43.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0%。实现旅游总收入3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7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6%。各类景区共接待游客37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3%。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杭州湾湿地中心一期工程建成开放,鸣鹤古镇风景区项目建设实质性启动,达蓬山文化休闲旅游基地和达蓬山自驾车营地专项基地创建成功,龙山镇,匡堰镇岗墩村、龙山徐福村分别创建成为省旅游强镇和省旅游特色村。全市旅游企业不断做大做优,全年新增5家三星级旅行社,目前全市已拥有2家4星级和6家3星级旅行社,3家旅行社进入浙江省百强旅行社行列。积极开展世博旅游营销,以“对接世博,提升城市形象”为主题,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慈溪周和第三届大桥国际经贸旅游节(杨梅节)。

六、对外经济

2010年全市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82.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自营出口68.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0%;自营进口13.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2%。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8.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6%。全年有自营出口实绩企业1457家,比上年净增125家。出口超五百万美元企业267家,超千万美元企业137家,超亿美元企业3家。我市出口商品输出到196个国家(地区),其中出口超百万美元的国家(地区)117个,比上年增加11个,自营出口额排前三位的目的地国家依次是美国、德国和印度,自营出口额分别为10.30亿美元、3.80亿美元和2.9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0%、30.8%和35.1%。全年机电产品出口5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3%,占比76.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6%,占比8.2%。自营出口额排前三位的出口商品依次是插座、轴承和电熨斗,出口额分别是5.02亿美元、4.25亿美元和3.3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8%、55.8%和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