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形势稳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了五百亿元大关,达500.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0.43亿元,增长22.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4.33亿元,增长19.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38.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43亿元,增长15.1%。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8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19亿元,增长25.8%,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2.59亿元,增长28.7%。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比例为5.13%。全市金融机构账面净利润6.27亿元,增长7.2%。 ![]() ![]() 证券业务量有所下降。全市2家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代理交易额329.59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为3.57亿元,下降14.1%;指定与托管证券市值为21.39亿元,增长20.9%;证券投资者队伍进一步扩大,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为54198户(其中B股1030户),本年新增16746户,增长44.7%。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13家,其中财产保险主体9家,人寿保险主体4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20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11亿元,增长25.5%,寿险业务保费收入5.50亿元,增长27.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0.59亿元,增长67.5%。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2.54亿元,增长18.7%。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51亿元,寿险业务赔付支出0.73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0.30亿元,分别增长10.9%、27.7%和45.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283所,在园幼儿8.24万人,全市学前教育幼儿入园率为67.42%,比上年提高7.3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共有小学1260所,在校学生25.51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初中151所,在校学生16.87万人;高级高中15所,完全中学24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24万人。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73.53%提高至86.34%,全市新增普通高中学位0.96万个。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5.22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7258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341人,在校生11868人,比上年分别增长5.3%和17.0%。 ![]()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6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00项,新认定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各1家,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个,创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22件,其中专利授权量196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110家,比上年增加10家,从业人员6831人,技工贸收入18.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09个,其中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文化艺术中心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54.95万册(件),全年总流通70.26万人次;博物馆、纪念馆6个,文物藏品5.37万件;档案馆8个,已开放各类档案(文书类)10.65万卷(件);广播电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9%;电视台6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63%。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32.37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9.12万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4%和83.7%。全年共出版各类报纸3种,发行3564万份。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0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6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7121张,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5918张,增长10.1%。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232人,增长7.3%;其中执业医师2355人,执业助理医师1582人,注册护士3337人,分别增长11.9%、17.5%和7.2%。全市已建立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1821个。农村清洁卫生水普及率达99.8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0.71%,农村自来水改造受益人口171.52万人,增长7.5%。全市碘盐覆盖率为100%。全年无偿献血12691人次,献血量350万毫升,分别增长5.0%和4.8%。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体育健儿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2枚、银牌10枚、铜牌17枚,其中获得全国体育比赛金牌6枚,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实现了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820次,体育人口157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480次、27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77元,比上年增长8.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9%,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所占比重为8.2%。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379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45元,比上年增长12.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1%,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所占比重为5.0%。城镇最高、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471元和4594元,收入差距由上年的7.4:1缩小至6.9:1;农村最高、最低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956元和3012元,收入差距由上年的3.5:1缩小至3.0: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1.3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9.6平方米,全年完成农房改造9814户。2010年全市有2.767万户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年收入超过了2500元,占全市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总数6.67万户的41.3%。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38.7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9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4.14万人,净增1.5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64万人,净增0.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3.85万人,净增0.96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上调至556.5元/月。参加工伤保险22.56万人,净增0.82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5.7万人,净增0.3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3.37万人,净增2.16万人。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参保人数达315.48万人,净增15.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3.9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35.7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255.77万人,参合率由上年的95.4%提高至98.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38406万元,累计受益160.03万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38.0%和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