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3-29 唐山市统计局

唐山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唐山调查队

(2011年3月18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中央、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后复杂的环境变化,整体经济实现了由快速回升向正常发展的平稳过渡,结构调整继续迈出较大步伐,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和“十一五”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比“十五”末增长87.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7.8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632.43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448.81亿元,增长12.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66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8814美元),比上年增长12.5%,比“十五”末增长81.9%,“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十五”末的11.6:57.3:31.1调整为8.7:58.9:32.4。

物价总水平呈现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4.6%,其中,生产资料上涨15.2%,生活资料上涨3.2%。

就业再就业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34.5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28.35万人,比上年减少0.87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65.16万人,减少4.94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1.08万人,增加8.22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6%,低于省达控制目标0.4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工业效益增速放缓,经济运行质量有待提高;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矛盾依然突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总产量310万吨,增长2.0%,粮食亩产431.7公斤,增长0.6%,持续七年实现粮食增产。棉花播种面积2.8万公顷,总产量3.3万吨,增长1.6%;油料播种面积7.8万公顷,总产量28.3万吨,增长2.4%;蔬菜播种面积17.8万公顷,总产量1308.2万吨,增长1.0%,其中设施蔬菜403.7万吨。全年完成绿化造林23.86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60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2%,比“十五”末提高8.31个百分点。年末实有果树面积151.4万亩,干鲜果产量234.4万吨(含果用瓜),下降0.1%,其中板栗产量5.4万吨,减少7.2%。年末生猪存栏395.5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2%;奶牛存栏45.9万头,下降2.5%;肉类总产量67.2万吨,增长5.8%;禽蛋产量32.4万吨,增长1.8%;奶类产量175.0万吨,增长0.2%;水产品产量48.9万吨,增长2.1%。

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58.9亿元,比上年增长4.9%,比“十五”末增长33.3%。其中,蔬菜、瘦肉型猪、板栗、水产品、花生、牛奶、果品七大龙型经济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9.3%,比“十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63.9%,比“十五”末提高20.7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9.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080万千瓦,增长4.7%。农村用电量121.8亿千瓦时,下降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恢复平稳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427.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比“十五”末增长96.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5.47亿元,增长16.3%,比“十五”末增长1.2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1%,重工业增长16.5%。钢铁、能源、化工、建材和装备制造五大产业完成增加值1682.62亿元,增长12.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4.9%,比“十五”末降低11.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在4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34种,占73.9%,其中,生铁6567万吨,增长4.2%;粗钢6832万吨,增长3.7%;钢材7396万吨,增长5.4%,动车组增长1.2倍,运输机械增长2.8倍。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43.1%,比“十五”末增长3.2倍,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7%,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钢铁、建材、能源、化工、炼焦、电力六大高能耗行业完成增加值1378.32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钢铁工业完成增加值951.67亿元,增长4.1%,比重比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达到4.36亿元,比上年提高9126万元。其中产值突破亿元的企业656家,增加112家;突破10亿元的企业101家,增加31家;突破50亿元的企业24家。

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04.5%,比上年提高33.9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27.05亿元,实现利润389.0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2.9%和20.4%,比“十五”末分别增长9.3%和7.9%。在统计的36个行业中,22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占全部工业行业的61.1%。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5.03亿元,比上年增长9.6%,比“十五”末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7%。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632.92万平方米,增长30.0%;房屋竣工面积1121.35万平方米,增长9.9%。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296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调结构作用继续增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65.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10.21亿元,是“十五”时期投资总量的4.3倍,年均增长32.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18.43亿元,增长23.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74亿元,增长9.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96.34亿元,下降6.4%,其中,钢铁行业完成投资185.14亿元,比上年下降41.1%,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75.94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07.35亿元,增长44.2%,其中,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资499.31亿元,增长67.9%,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资39.78亿元,增长48.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十五”末的0.3︰68.4︰31.3调整为0.7︰31.4︰67.9。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38.39亿元,增长76.4%,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52.75亿元,增长76.2%。年末全市城镇在建项目1967个,其中投资总规模超亿元项目547个,本年新开工建设项目12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