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表现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见图4)。分地区看,城乡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城市和农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113.15亿元和34.6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9.2%和 19.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0%。 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184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增长34.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消费支出增长12.8%,衣着消费支出增长22.8%。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339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衣着消费支出增长27.9%,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增长21.6%,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67.7%。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总额大幅上升。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8.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73.9%。其中,出口5.07亿美元,增长41.8%;进口23.71亿美元,增长82.8%。其中,马钢进出口为23.36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1.2%,增长93.2%,其中出口2.28亿美元,增长96.4%;进口21.08亿美元,增长92.8%。 利用内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实际利用内资398.17亿元,比上年增长48.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铁路旅客发送量112.23万人,铁路货运发送量481.86万吨。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825.6万吨,比上年增长15.1%。开展东环路原址高速化改造工作,完成南环、葛羊互通立交两个重要节点工程70%的工程量和收费站房的主体施工任务。做好濮塘至马鞍山一级公路改建工程。以迎接全国2010年公路大检查为契机,全面抓好管养路段的养护管理工作。重点开展了银环路大修工程、314省道1.89公里路段大修、丹阳东桥大修和1个桥梁改建项目。 邮电通讯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45.4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2.8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109.52万户,比上年增加26.65万户。年末宽带用户为16.67万户,比上年增加4.35万户。 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发挥旅游产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全年旅游业总收入3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59.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3.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3%。年末星级饭店为19家。其中,四星级5家,三星级8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4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见图5),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为17.3%。其中,中央财政收入7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地方财政收入69.8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年累计财政支出86.53亿元,比上年增长8.1%。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惠及全市城乡居民。全年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为14.3亿元,比上年增长44.4%。 金融信贷投放增加。金融部门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全市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08.16亿元,比年初增加102.28亿元。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241.04亿元,比年初增加23.5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5亿元,比年初增加49.1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54.5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20.63亿元,比年初增加47.41亿元;中长期贷款277.35亿元,比年初增加58.41亿元。 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年末全市各类保险机构17家。全年保费总收入1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6%。人身险保费收入1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九、城市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加速完善。紧紧围绕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功能。城市建成区面积为7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68%。有效改善道路功能,有力提升城市形象。完成太白大道、湖西路、艳阳路、益寿路等4条城区主干道“白加黑”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九华路立交桥、跃进路、湖北路、葛羊路等4处易涝点整治和王百滩水系截污整治工程,为城市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进一步巩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40公顷,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4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6%。完成南湖公园东岸的游道改造、沿湖岸线的木栈道建设以及亮化建设。成功举办第十九届金秋花展,布置16大景区、60处景点。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年专利申请量1222件,比上年增长78.3%。全市12项科技成果通过2010年省科学技术奖专业组评审,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中钢矿院攻克特大采空区充填技术,为我国矿山特大采空区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华菱汽车、中钢矿院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45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市42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5个。16个项目被国家创新基金立项。5个项目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计划。马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十区提升、百企示范、千企培育行动”重点提升园区,马钢等8家企业列入“百企示范”企业,国星生化等93家企业列入“千企培育”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03家,高新技术产品217个。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245家,技工贸总收入为57.05亿元。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全市共有各类学校387所,其中,高等院校6所、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381所。在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中,幼儿园166所,小学142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普通中学57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6所,省示范高中6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4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4所。全市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24.79万人、教职工2.23万人。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5.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