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马鞍山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马鞍山调查队 2010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着力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呈现经济发展较快、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实力增强、民生持续改善的可喜局面。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下同)811.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63.55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 219亿元,增长10.9%。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10年,我市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4.64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出台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第三产业投资为 363.76亿元,增长36.3%。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0%。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进一步加快。2010年,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为97.6%,比上年提升3.4个百分点。从42项建设全面小康监测指标看,有32项指标提前实现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比上年增加11项。 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对市直129家行政事业单位产权实施统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跻身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行列。组建市艺术剧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 稳定市场物价措施得到落实。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分类别来看,八大类商品呈“六涨二跌”格局。其中,食品类上涨5.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0%;衣着类上涨4.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5.1%。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4.4%;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2.5%。 企业信心提振且景气指数持续攀升。2010年,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攀升。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41.19,比三季度提升2.18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提升32.05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40.49,比三季度提升7.89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提升 11.38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企业数量偏少、体量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尚在培育,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县区和开发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县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9.86 亿元,增长36.3%;市开发区和慈湖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9.09亿元,增长32.4%。 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6%。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见下表)。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生铁 万吨 1469.72 4.1 粗钢 万吨 1545.13 4.9 钢材 万吨 1567.18 7.2 水泥 万吨 358.19 2.5 载货汽车 辆 29315 79.1 改装汽车 辆 10878 55.5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93.21 6.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76.68 10.6 回转支承轴承 万套 7.84 86.7 金属成形机床 万台 1.79 40.0 啤酒 千升 82049 6.0 服装 万件 2294.36 -13.0 乳制品 万吨 29.25 45.5 工业经济效益得到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38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实现利税93亿元,增长60.4%;其中,利润总额48.89亿元,增长1.2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7.2,比上年提升34.83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4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01.2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34.96万平方米。 三、农 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全市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68.9:31.1。50亩以上粮食规模种植户为589户。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6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全年粮食总产量为46.84万吨,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0%;棉花总产量0.47万吨,比上年下降0.9%;油料因种植面积减少总产量有所下降,油料产量为4.2万吨,比上年下降10.3%。 养殖业规模持续扩大。当涂县成为“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发展规模畜禽养殖601.7万头(只),规模养殖比重为53%,比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推广水产生态养殖面积28万亩,占总养殖面积82%,比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为3.14万吨;奶牛存栏为0.79万头。 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投资超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9家。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推进。围绕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新建农村道路65公里,农村客运网络日趋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农家店”覆盖到所有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42家农家书屋和1个综合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74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6.2%(见图2),投资额居全省第4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5.5%。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50.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64.2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357.5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8.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3.76亿元,比上年增长36.3%(见图3),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23.33亿元,增长19.7%。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68.58亿元,占投资总量的49.8%。“861”项目完成投资312.13亿元。马鞍山发电厂“上大压小”扩建、格力电器等115个项目开工建设,马钢结构调整、方圆回转支承等项目加快实施,国星生物等52个项目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