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永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3-21 吉安市永丰县统计局

房地产市场建销趋好。2010年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855万元,增长3.0%,其中,住宅投资8861万元,下降28.0%。商品房施工面积51.78万平方米,增长0.7%,新开工面积11.2万平方米,增长89.9%。商品房销售面积12.67万平方米,下降46.3%,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27458万元,同比下降31.8%,其中,住宅销售额17560万元,下降32.5%。

重点工程进展力度加大。一是开工建设了一批国家投资重点项目。小农水重点县、中型灌区建设、病险水库和河堤除险加固等水利项目投资1.1亿元;沿陂、潭城、坑田、藤田、石马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上亿元,分三年实施,本年完成投资2600万元;乡村公路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粮食储备库、污水处理厂管网、垃圾填埋场、农业开发、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国家项目总投资3.3亿元;抚吉高速、昌赣韶高速、衡茶吉铁路东延、220KV输变电站等重大项目进入国家或省市规划“笼子”。二是引进建设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南方水泥、九峰纳米钙、广源三期、龙天勇二期、海川药业、广洁化工、华正塑业等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豫光集团投资10亿元的源丰金属项目,成功落户并开工建设;石木地板、石头造纸项目招商有了新进展。三是园区建设项目推进加快。南区拓改了工业大道、二纵路,完善了配套设施;西区延伸了主干道、新修了二横路;北区加强了功能配套。工业园路网、电网、管网体系进一步完善,绿化、美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一园三区”发展平台,面积达到6300亩,落户企业150家。四是城区重点工程力度加大。新城区实施了市民广场、北晖园、滨江大道、欧阳修南大道、佐龙大道二期、金田鑫城、四星级宾馆和财政、环保、法院、检察院业务用房等项目建设,新城形象开始展现。老城区实施了湿地公园,跃进东路、桥南大道、龙冈路“白改黑”,地王大厦、廉租住房等项目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保持繁荣。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146万元,增长16.8%。其中:批发业零售额9086万元,增长16.2%;零售业零售额117922万元,增长16.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138万元,增长31.3%。市场规模化程度稳步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9家,比上年增加7家,增长350%;实现零售额55612万元,增长600%。

城乡市场协同发展。县城市场零售额76709万元,增长17.0%;乡村市场零售额68437万元,增长16.2%;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家电下乡”成效显着,有效地激发市场消费。全年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53万台,销售金额5775.17万元。

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的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1%,日用品类增长15.2%;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势强劲,金银珠宝类增长15.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9%,汽车类增长116.0%。

旅游指标全面突破。2010年,全县接待国内旅游者57.1万人次,增长31.4%。全年旅游总收入9.34亿元,增长304.0%,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14.35%,比上年提高9.95个百分点。

六、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增势迅猛。2010年,全县外贸出口总值6733.76万美元,同比增长199.1%,比上年提高117.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形势良好。2010年,全年新签内资项目76个;合同投资额15.6亿元,同比增长58.0%;实际到位5000万元以上内资11.23亿元,同比增长40.4%,增幅位居全市第7位;全年新批外资项目6个;合同外资金额4468万美元,同比增长52.4%,实际利用外资3013万美元,增长74.2%,增幅位居全市第3位。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有新突破。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6亿元,达60009万元,同比增长42.9%,增幅创历史新高;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达38697万元,增长48.7%。在财政收入构成中,税收收入46262万元,同比增长45.5%,增收贡献率80.3%,占财政收入的77.09%。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9.22%,比上年同期提高1.22百分点。

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年财政支出完成125878万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7505万元,增长36.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465万元,增长41.5%;教育支出22064万元,增长17.4%;医疗卫生支出14169万元,增长16.7%;环境保护支出5874万元,增长9.0%;科学技术支出447万元,增长184.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81万元,增长59.2%。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201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52211万元,比年初增加107417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6552万元,增加53206万元;企业存款余额85680万元,增加27438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4781万元,比年初增加32039万元,其中,短期新增贷款10096万元,中长期贷款新增21943万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到2010年末,在我县开展保险业务机构共10家。共实现保费收入1.42亿元,增长3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29亿元,增长73.6%;寿险保费收入1.13亿元,增长24.4%。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3029.5万元,增长0.47%,其中:财产险赔款1344.3万元,增长34.4%;寿险给付1685.2万元,下降23.7%。

八、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2010年,全县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2571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9.8%。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445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6%。年末全县公路线路里程1792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1452辆,增长10.2%,其中私人汽车912辆,增长18.5%,私人轿车365辆,增长15.8%。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4678.84万元,同比减少5.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726.84万元,减少0.5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3.1万户,下降4.9%;移动电话1.83万户,增长9.04%。宽带用户1.07万户,增长43.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2010年,全县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447万元,同比增长184.7%。全年有3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6家企业获“江西省民营科技企业”荣誉称号,一项获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2家协会获市科技“精品农技协”的称号,2个基地获市科技“优秀科普示范基地”称号,2人获市科协“农村科普带头人”称号,2项产品获2010年省第一批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010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16家,比上年增加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9480万元,同比增长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