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永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3-21 吉安市永丰县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跨越发展、进位赶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吉泰走廊建设,坚定不移地以“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开放兴县、生态名县”的理念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战略,强化“经济工作项目化”管理,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多项指标增幅创新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综合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GDP)突破65亿元,达650753万元,同比增长14.5%,创三年来新高。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4390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0019万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6344万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39:46.45:30.16调整为20.65:49.8:30.1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4637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突破2000美元,达到2224美元。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加强民生投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10年,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涉及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66项公共财政政策支出计划,全年实际民生资金投入31893万元。教育支出22064万元,增长17.4%;医疗卫生支出14169万元,增长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912万元,增长41.1%;住房保障支出3483万元,增长119.3%。

物价水平温和通涨。2010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市数据)同比上涨3.23%,八大类价格呈现“三升三降”,食品类上涨8.9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21%,居住类上涨6.4%,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14%,衣着类下降4.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41%,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类下降1.8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16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0.8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5万人,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1.8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0.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以内。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342万元,可比增长15.03%,其中:种植业产值125186万元,增长10.05%;林业产值37835万元,增长19.0%;牧业产值60712万元,增长17.2%;渔业产值23349万元,增长30.9%。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8.08万公顷,同比增长0.54%,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12万公顷,增长0.94%;油料种植面积0.40万公顷,增长1.25%;蔬菜种植面积0.95万公顷,增长1.67%。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其中:粮食总产量32.31万吨,增长1.0%;油料产量0.47万吨,下降1.79%;蔬菜产量20.52万吨,增长1.54%;水果产量0.42万吨,增长3.61%;肉类总产量2.23万吨,增长25.9%;生猪出栏19.81万头,增长25.9%;家禽出栏224.68万羽,增长75.9%;水产品产量1.27万吨,增长1.43%。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家,比上年增加2家,实现销售收入24.41亿元,增长66.5%。永丰蔬菜、绿海茶油、永叔府食品、有机白茶、食用菌等享誉省内外,不断加强“农超对接”,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专业合作社152个,新增42个。

农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2010年,全县财政支出中的农林水事务支出2.75亿元,增长36.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2.62万千瓦,同比增长21.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万吨,增长0.84%;农村用电量3281万千瓦小时,增长14.9%。全年旱涝保收面积34.5万亩,新增1.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向好。2010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78469万元,可比增长19.6%,所占GDP比重为42.8%,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1%。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达23.31亿元,可比增长33.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3家,同比增加6家。共有61家企业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29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其中超5亿元有2家。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5.09%;重工业增长28.92%。从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70.1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1%、三资企业增长156.71%。

三大支柱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一是有色金属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9亿元,上交税收1.6亿元,分别增长36%、38%。南方水泥建成投产,实现了达产达标;广源化工三期顺利投产,应用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九峰纳米钙、广洁化工等项目建成投产。二是碳酸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上交税收2800万元,分别增长42%、40%。美媛春、诚志、地威等制药企业稳步发展;新上的绿尔康医疗器械公司,填补了我县医疗器械生产行业空白;消杀剂产品在省市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三是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上交税收3000万元,分别增长34%、36%。有色金属、碳酸钙、医药化工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税收占全县工业的68%、72%。

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饮料酒9.31万吨,增长95.6%,机制纸及纸板19.78万吨,增长75.4%,水泥15.38万吨,减少19.6%,中成药10.03万吨,增长62.5%,轻质碳酸钙18.33万吨,增长34.5%。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86亿元,增长58.13%;实现利税11.81亿元,增长109.7%;实现利润总额7.88亿元,增长103.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25.52%,比上年提高50.81个百分点。

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2010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1550万元,可比增长17.5%。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1亿元,增长32.78%,全员劳动生产率24.52万元,增长27.1%,实现利润总额1.45亿元,增长3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2010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2750万元,同比增长47.0%,其中城镇投资613555万元,增长48.9%。在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38554万元,增长96.9%;外商港澳台经济投资83187万元,增长81.7%;民间投资391814万元,增长29.3%,占投资的比重达63.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调整改善。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3.4:80.1:16.5调整为1.5:93.3:5.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9203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投资572617万元,增长73.4%;第三产业投资31735万元,增长32.4%。分行业看,工业投资572617万元,增长68.4%,其中制造业投资562067万元,增长81.3%;三产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