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青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3-11 潍坊市青州市统计局

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2010年,全市卫生工作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大众卫生理念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以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56所,床位4997张,卫生技术人员6203人。其中:各类医院、卫生院13所,床位3918张,卫生技术人员4747人。新农合参合率达100%,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报销比例最高提高到70%,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2010年,以“全民健身共创和谐”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作为凝聚人气、振奋人心,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大事来抓。全年共举办规模较大、参与面较广、影响较大的全市性体育竞赛活动17次。全年参加潍坊市各项锦标赛18项,夺得金牌64枚,银牌35枚,铜牌49枚。参加省第二十二届运动会获得金牌16.37 枚、银牌9 枚、铜牌4 枚。向市以上运动队输送运动员30人。其中青州籍运动员成昌松代表我市参加2010年11月份在广州举办的亚运会获得一枚金牌。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建工作成绩斐然。2010年,初步构建起“两城四区”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7.5平方公里。路网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南环路景观工程、开发区中心路人行道工程、花都大道主路面拓宽工程等市政道路建设;城市绿化水平全面提升,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98%和25.3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供热面积不断扩大,新增供热面积2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604.1万平方米;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新增天然气管道106公里,达335公里,天然气用户达7万户,用气人数达24.5万人,城区天然气管网覆盖面达98%以上,管道燃气普及率达71%;推行精细化管理,改造提升中心医院南路、北路、夏庄街等7条社区小路,解决了背街小巷路不平、灯不亮、水不畅的问题,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强化供水管理和水源地保护,水质合格率、管网压力、设备完好率均达100%;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全年新启动农村新房建设7899户,其中连片建设完成4519户,分散新建完成3380户,危房改造完成3229户,完成总投资16亿元。

环保工作扎实有效。2010年,环保部门以百项重点工作落实为主线,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为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不断强化环境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日平均分别为0.056mg/nm3、0.048mg/nm3、0.036mg/nm3,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SO2)、烟尘和工业粉尘年排放量分别为2586.32吨/年、605.32吨/年、8525.2吨/年、3450.84吨/年、4539.17吨/年,均在控制指标之内。

十二、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56元,比上年增长12.2%;人均消费性支出10684元,增长9.0%;人均住房面积32.4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8811元,增长14.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51元,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1平方米。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2270元,增长17.0%。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达25270元,增长11.7%。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2010年,全市出生人口9461人,出生率10.37‰;死亡人口4395人,死亡率4.82‰;自然增长率5.55‰;年末户籍总户数273528户,户籍总人口914047人,其中男性460674人,女性453373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34人。

注: 1、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或初步统计数字。

2、本公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