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塑料制品业 17764 55.5 14007 21.4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4873 27.8 8439 -22.5 造纸及纸制品业 8057 269.1 21188 -12.4 其他制造业 40597 4.5 55910 7.0 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782 232.8 109 -80.9 批发和零售业 20655 66.5 13271 74.7 旅游 年末全市有星级酒店97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2家,四星级酒店25家,三星级酒店35家,二星级酒店14家,一星级酒店1家。全市有旅行社5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9家,国内旅行社41家,其他4家。全年接待国际及港澳台旅游入境人数32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入境外国人108.69万人次,增长4.3%;港澳台同胞218.71万人次,增长20.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76亿美元,增长30.6%。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923.83万人次,增长9.9%。旅游总收入191.32亿元,增长26.3%。 全年东莞组团外出旅游人数15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0%。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39.09万人次,增长21.5%;出境旅游人数14.71万人次,增长16.3%。 三、城市建设 城市绿化 年末全市建成区土地面积798.48平方公里,公共设施用地面积61.31平方公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1.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6.7%,林地绿化率为98.7%;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41.16%,绿化覆盖率为44.31%;全市已建成公园广场1004个,面积11130公顷。 公用事业 年末全市有公交线路96条,公交运营车辆1443辆。全年市内公共汽车旅客客运量2.31亿人次。 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700万立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16.56亿立方米。年末供水管道总长度16268.01公里。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62亿千瓦时,增长13.4%。其中工业用电435.57亿千瓦时,增长15.8%;照明用电107.07亿千瓦时,增长5.9%。年末全市液化石油气家庭用户87.09万户,天然气家庭用户14.60万户。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量34.46万吨,天然气供气量2.96亿立方米。 信息化 2010年信息化综合指数为74.6%。年末全市普通固定电话225.64万户,比上年增加19.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32.90万户,增加223.61万户,其中充值卡用户1452.01万户,增加180.86万户。全年长途电话通话时长188.43亿分钟,其中对国际及港澳台电话通话时长3.08亿分钟。年末互联网用户153.92万户,比上年增加35.90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50.08万户,增加35.87万户。 四、社会事业 科技 全年新增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26家、省级以上技术工程中心14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6个,参与制订各类技术标准37项,获批省创新科研团队3个。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全年专利申请量21654件、授权量2039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3.3%和57.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143件,授权量442件;实用新型申请量7677件,授权量7529件;外观设计申请量10834件,授权量12426件。 教育 全市共有幼儿园727所,比上年增加47所,其中公立集体办园169所,民办园558所。共有省、市一级幼儿园101所。3-6周岁在园(班)幼儿共20.84万人,入园(班)率达 95.15%,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小学330所,比上年减少7所;在校学生55.24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本市户籍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市有初中150所,初中在校学生18.79万人,户籍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22%,毕业生升学率为97.9%。 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有66所(含民办学校18所),在校学生11.79万人(含技校),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40所,在校学生7.04万人,中职学校26所(含技工学校1所),在校学生4.75万人(含技校)。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35744人,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34985人,其中普通高中21155人,中职学校13830人。本市户籍学生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4.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市有成人高等教育机构1所、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2所、民办成人非学历教育机构231个,各类成人教育年培训量达52万多人次。 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5所。其中本科院校2所,专科院校3所。在校学生3.83万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1.27万人。毕业生8105人。 2010年全市参加高考总人数24712人,其中普通类21076人,高职类3636人。在普通类考生中,上重点线2353人,比上年增加124人;上本科线9878人,增加1494人。 文化 年末全市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505个,博物馆30个,文化广场511个,艺术表演场所63个,电影放映单位46个,网吧1053间,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160.5万平方米。全市有公共广播节目57套,公共电视节目49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推进,全市覆盖率达100%。全年共出版报纸8229.5万份,各类杂志刊物132.38万册(含内部刊物),图书7.56万册,《东莞日报》发行量4562.5万份,电影放映11.52万场次,观众387.74万人次。 卫生 年末全市有医疗机构2229个,其中门诊、诊所、卫生站、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等基层医疗机构2151个,卫生技术人员37487人,医院病床19980张。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8个,覆盖了全市300多个村(社区)。全年诊疗总人数上升11.9%。 体育 全年东莞运动员共获得50枚金牌(省级以上)、56枚银牌、46枚铜牌。其中夺得国际赛金牌4枚,银牌2枚;夺得全国赛金牌6枚,银牌12枚,铜牌10枚;夺得广东省赛金牌40枚、银牌42枚、铜牌36枚。 全年举办市级综合和单项比赛16次,参加人数1.43万人次;举办镇街级单项比赛578次,参加人数65.62万人次。全市有体育彩票发行网点880个,销售总额7.62亿元,体彩公益金0.13亿元。 社会福利与救助 年末全市有敬老院35个,敬老院供养老人894人。全年社会救济人数3.65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018.3万元,社会救济福利费用4448.6万元,自然灾害救济费用139.4万元。全市纳入“五保户”对象有1263人,“五保户”费用支出1535.73万元。32个镇街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纳入街道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1595户共3629人,纳入镇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12218户共3079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