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23 东莞市统计局

东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

2010年,东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突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稳增长,加力调结构,积极优环境,全面强管理,继续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成果,国民经济发展逐步摆脱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的格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10年东莞市生产总值(GDP)4246.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4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183.1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2046.43亿元,增长3.9%。三大产业比例为0.4:51.4:48.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9%,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0.9%,金融业增长4.5%,房地产业下降1.1%,其他服务业增长3.4%。

东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78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84亿元,增长20.2%。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62.63亿元,增长17.2%;营业税45.87亿元,增长2.6%;企业所得税24.80亿元,增长40.3%;个人所得税11.04亿元,增长26.5%;城市维护建设税11.38亿元,增长23.6%;房产税9.27亿元,增长22.3%;契税18.70亿元,增长18.7%。全年全市工商税收总额688.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国税439.44亿元,增长29.8%;地税249.29亿元,增长19.3%。全年地方一般财政支出308.61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77亿元,公共安全支出28.86亿元,教育支出41.30亿元,科学技术支出8.60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05亿元,医疗卫生支出3.21亿元,环境保护支出12.26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1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9.86亿元,交通运输支出26.17亿元。

所有制构成

初步核算,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占25.8%;民营经济增加值1536.47亿元,增长13.1%,占36.2%;外资经济增加值1614.25亿元,增长9.4%,占38.0%。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9.0%;集体工业增加值68.93亿元,增长9.1%;外商投资工业增加值584.09亿元,增长22.3%;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799.90亿元,增长16.6%。私营工业增加值192.19亿元,增长18.9%。

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投资162.84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4.6%;集体经济投资148.23亿元,占13.3%;民营经济投资450.85亿元,占40.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223.89亿元,占20.1%。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内资企业实现零售额425.9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占贸易业零售额的比重为90.0%。其中,国有企业占2.5%,集体企业占4.1%,有限责任公司占33.0%,股份有限公司占13.9%,私营企业占34.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零售额40.34亿元,增长24.3%,占9.8%;个体户实现零售额0.94亿元,占0.2%。

在出口总额中,国有企业出口额110.2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9%;三资企业出口额442.62亿美元,增长32.3%;集体企业出口额14.16亿美元,增长50.8%。

体制改革与转型升级

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依法下放33个行政机关的542项管理事项及权限给11个中心镇和3个市属园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了审批事项232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积分制入户和居住证制度,近1.2万名新莞人获得积分入户资格;编制实施《东莞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初步拟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模式、拓展内销市场。全年共受理1250家来料加工企业转型,新增外资企业研发机构150个。认定现代产业体系“四个30项目”、商贸流通业“四个十大项目”、民营工业50强、服务业50强和首批总部企业等,实施重点扶持。推动3家企业成功上市。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薄膜太阳能光伏和物联网2个基地被列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新建713.12亿元,比上年下降1.0%;扩建73.58亿元,下降9.4%;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112.03亿元,增长33.4%;房地产开发投资298.99亿元,增长7.7%。从产业投向看,投资集中在二、三产业。第二产业投资407.9亿元,占36.6%,其中制造业投资338.7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706.89亿元,占63.4%。

东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注: 从2009年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包含跨区项目金额,2009年增速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0%。

表一:2010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情况

单位:万元

行业 投资额 增长%

总计 11149822 1.9

农、林、牧、渔业  1922 -68.7

制造业  3387524 0.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87134 15.4

建筑业  4051 157.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40268 -1.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00850 -3.1

批发和零售业  201106 23.3

住宿和饮食业  109330 -51.5

金融业  26286 133.8

房地产业  3646832 3.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6834 -55.6

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3236 87.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93687 2.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9535 48.2

教育  221760 57.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45102 -31.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22797 64.4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71241 18.7

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8%。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5.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7%,食品类价格上涨4.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9%,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3%,衣着类价格下降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