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23 宿迁市宿城区统计局

2010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第一方阵、苏北区级领先”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充分发扬“铸造精气神,亮剑第一”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区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综  合

全区经济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7.24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7.26亿元,增长13.1%。

“十一五”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99.4%,年均增长14.7%,年均增速比“十五”时期快1.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45:51.53:37.02调整为10.75:51.25:38.00,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9.2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全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累计下降9.1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提升5.2和5.4个百分点,年均提升1.0和1.1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取得新业绩。积极推行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开工项目10个,亿元竣工项目3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5亿元。园区建设成效显着,元大科技、宏运环保、光大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成功落户;长顺纺织、力帛纺织、汇丰纺织等主导产业项目投产运营。宿城经济开发区荣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十佳经济开发区”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称号。

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快报资料显示: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13.7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1.0%,低于产值增幅15个百分点,实现万元产值能耗0.15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需要继续提升,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支柱产业不强,产业竞争力不高。

二、农  业

惠农政策深入贯彻,农业经济持续发展。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7.4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1.1%。实现农业增加值1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3%。

种植业发展良好。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9.3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增长1.1%;粮食总产量37.41万吨,比上年增加0.78万吨,增长2.1%;棉花总产量94吨,比上年减少38吨,下降28.8%;油料总产量0.26万吨,比上年下降0.06万吨,下降18.8%。

2010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产品名称 播种面积(万亩) 总产量(万吨)

粮食 89.3 37.41

其中 夏粮 43.1 15.7

秋粮 46.2 21.71

油料 1.7 0.26

其中 油菜籽 1.5 0.22

花生 0.2 0.04

棉花 0.12 0.01

蔬菜 9.5 29.73

林、牧、渔业稳步发展。以建设绿色宿城为目标,大力开展绿化造林,2010年,全区共完成成片造林7300亩,植树218万株,现拥有林地面积32.15万亩,高标准农田林网60万亩,林木总量1602.5万株,活立木蓄积量368万m3,森林覆盖率达32.39%。全年生猪饲养量27.7万头,家禽饲养量721.1万只。肉类总产量2.02万吨,同比增长11%;禽蛋总产量1.25万吨,同比增长1.6%;水产品产量2.95万吨,同比增长0.1%。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区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2.25万千瓦,同比增长18.8%。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39台,同比增长45.2%;小型拖拉机18012台,同比增长52.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吨)4.32万吨,同比增长14.9%。农村用电量2215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区紧紧围绕 “工业强区”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强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38亿元,同比增长22.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前列。

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2.93亿元,同比增长38.4%;实现利税4.15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21%。

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全区纺织服装、食品酿造和机械电子等三大产业共完成增加值16.6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3%。以德顺纺织、箭鹿毛纺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业占据主导力量,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98亿元,增长25.7%,高于全区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产值及其增长情况表

行业名称 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农副食品加工业 16.10  46.9

食品制造业 0.73  29.3

饮料制造业 4.19  21.2

纺织业 32.06  67.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3.39  17.7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6.87  -4.3

家具制造业 0.92  -40.6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2  63.1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64  -25.7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0.23  -10.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0.04  -42.7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0.29  32.8

医药制造业 0.43  135.7

橡胶制品业 0.07  29.9

塑料制品业 1.43  9.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60  22.4

金属制品业 2.56  11.3

通用设备制造业 1.14  24.5

专用设备制造业 0.52  145.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00  -98.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8.86  46.5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0.41  10.2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0.18  -43.9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3.52  17.7

骨干企业队伍发展壮大。全区拥有大中型企业5户,其中大型企业1户。产值超亿元企业11户。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列入全区统计范围的工业产品共34个,其中有一半的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幅在30%以上的有9个,占52.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情况表

主要产品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绒线(俗称毛线) 吨 521.90  1462.57

铅酸蓄电池 千伏安时 460167.00  203.87

印染布 万米 18063.00  1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