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宿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八、文化、卫生与环保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乡镇文化站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建成,“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新增农村有线电视1.26万户。文学艺术生产再上新台阶,全年文学艺术及群众文化比赛获市以上奖项18个,其中省以上奖项8个,苏北琴书《拆墙记》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奖,入选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文物保护取得新成果。全区现有省、市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全区公共藏书达到38.7万册,其中区图书馆藏书10.9万册,并成功晋级国家二级图书馆。 卫生体系日益健全。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网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区、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初步形成。全区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362个,其中二级医院1个,一级医院22个,专科医院2个,乡镇街道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270个,门诊、个体诊所和企事业单位医务室50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14人,其中执业医师304人。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870张。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3000万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2.03亿元。全区环境质量稳步提高,2010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75.5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2.73亿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433万吨。年末全区拥有污水处理厂4座。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79.56万人,男性41.06万人,女性38.5万人,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6.6(女性为100)。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顺利通过省“十一五”终期评估,成功通过“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验收,区计划生育指导站和8个乡级服务站被评为全国和全省优质服务示范站。2010年,全区人口计划生育率95.3%,人口出生率为8.25‰,人口死亡率为3.53‰,自然增长率为4.72‰。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4元,同比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6998元,同比增长15.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36元,同比增长14.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84元,同比增长16.3%。列入统计的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668元,同比增长19.0%。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增强。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1165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40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3%。加强就业培训,全年免费再就业培训5857人;创业培训281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3.4万人;农村劳动力输出10.4万人。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全年职工“五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5995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776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9728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199600人。 民政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区拥有福利企业单位18个,福利企业残疾人从业人员945人。社会福利事业收养人数2558,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床位数3132张。 城乡低保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30元和155元,全年共发放低保金3110万元。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为501名特困职工提供长效生活救助,向24名困难劳模发放生活补贴7.2万元。建立残疾人托养机构5个,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73.7万元,实施44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新建廉租住房160套、经济适用房1233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59户。 注:1、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相对数按可比价计算。 2、各项指标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