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23 十堰市统计局

十堰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十堰调查队 2011年4月1日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堰发展机遇最多、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两个突破”、“三大目标”和“四项任务”,积极抢抓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圈一带”等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拼搏,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开快走、高位运行、高速增长和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增幅位居全省前茅,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发展规划。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3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02.1亿元,增长30.8%;第三产业增加值256.9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9年的12.1∶46.2∶41.7调整10.6∶54.6∶34.8,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上升。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12.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4.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7.0%,房地产业增长4.3%,其它服务业增长20.8%(见图1)。    市场价格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3.6%。构成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指数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7%,衣着类价格下降0.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4%,居住类价格上涨2.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8%。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工业平稳上行的基础仍有待夯实;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培育新的支柱产业迫在眉睫;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依然较大;物价总水平涨幅超出调控目标,市民实际生活水平受到影响。

二、农业

受各种惠农政策的鼓舞和刺激,全市农业生产投入增加,粮油喜获丰收。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3.1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1%。实现农业增加值77.84亿元,同比增长5.0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3.4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6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5.18千公顷,增加6.31千公顷。粮食总产量118.85万吨,比上年增产3.65万吨,增长3.2%,是近十年来最高点。其中,夏粮增产0.49万吨,秋粮增产3.16万吨;油料产量11.26万吨,增产1.31万吨,增13.2%,创历史新高;水果产量31.91万吨,增长11.4%;茶叶10411吨,增长19.6%;烟叶1.06万吨,下降41.7%;药材产量12.67万吨,增长55.6%;全年蔬菜种植面积66.8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8%;蔬菜产量128.43万吨,增长4.5%。

全市当年造林面积14.9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3%,零星植树达到1130万株,木材采伐量7.06万立方米,下降28.9%。

畜牧、水产业呈现较快增长。全年生猪出栏160.75万头,比上年增长6.6%;家禽出笼2254万只,增长35%。水产品产量达到5.57万吨,增长5%,创历史新高。

农村用电量3.7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化肥施用量12.84万吨,增长7.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3.4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0.4%;集体企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45.4%;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加值0.7亿元,增长33.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37.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57.7亿元,增长79.8%;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55.4%。按轻重工业分,全市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45.3亿元,增长53.8%,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7.5%。轻重工业结构比为5:95。按行业划分,汽车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2.5亿元,增长58.1%,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2%;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7亿元,增长46.5%;纺织行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增长31.5%;化学制品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增长24.4%;有色金属冶炼业实现增加值7.2亿元,增长10.7%;黑色金属冶炼业实现增加值4.7亿元,增长65.1%;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增长15.1%。

县域经济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六县市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2.1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6%,增长33.7%;茅箭、张湾、十堰经济开发区共完成增加值103.4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8.5%(见表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7.8亿元、利润总额149.8亿元、税金总额2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6%、1.15倍和30.2%。9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151家企业亏损,亏损面比去年缩小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97.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程度有所提高。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14亿元,同比增长2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2.7万平方米,增长29.0%;建筑竣工面积233.5万平方米,增长38.0%;商品房销售面积190.3万平方米,增长20.7%;商品房待售面积79.6万平方米,增长34.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迅猛,规模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3亿元,比上年增长46.0%,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382.8亿元,增长47.7%。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165.0亿元,增长30.1%;集体经济投资8.5亿元,增长84.6%;城乡私营个体投资83.2亿元,增长74.0%;其它经济投资126.0亿元,增长58.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1.1亿元,增长15.0%。按投资用途划分,新建投资185.3亿元,增长97.5%;扩建投资64.0亿元,下降9.3%;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68.0亿元,增长43.1%。按产业划分,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13.7亿元、164.9亿元和204.3亿元,分别增长37.5%、62.0%和38.5%(见图2)。

年内新开工投资项目990个,比去年增加206个。新增固定资产214.6亿元,比上年增长49.9%。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84.6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以上)369.4公里,水泥100万吨/年,新建公路1978.7公里,改造公路2545.4公里,城市自来水供应能力2万吨/日。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受扩大内需政策拉动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影响,消费市场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7%,增幅比去年减少0.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