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59.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乡村实现零售额46.7亿元,增长18.6%。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0.5亿元,增长22.3%;住宿和餐饮业35.9亿元,增长17.7%(见图3)。 出口市场拓宽和出口品种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外贸出口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3%,首次达到2亿美元大关;进口总额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8%。全年外商实际投资0.6亿美元,同比增长9.4%。 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7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境外游客10.9万人次,增长18.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9.3亿元,增长38.6%,其中外汇收入3303.6万美元,增长17.1%。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水路和公路客运量4998万人,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公路客运量4963万人,增长13.9%;客运周转量380381万人公里,增长29.3%;货运量3412万吨,比上年增长26.8%,货运周转量65195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6.3%。年末拥有各种营运工具22166辆(台)。 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9976.9公里,等级以上公路里程17991.5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0.1%。全市年末机动车拥有辆40.2万辆,增长14.3%,其中,私人机动车拥有量37.1万辆,增长15.6%,私人拥有轿车44044辆,增长33.9%。 2010年末,全市拥有邮政网点384个,邮路总长度达到4506公里;2010年末,全市拥有邮政网点384个,邮路总长度达到4506公里。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9亿元,增长15%。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业务量248万件,下降50.65%;订销报刊累计数3107万份,增长21.05%;EMS特快专递57万件,增长6.58%。年末全市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5.2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76万户;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20.3万户,增加4.6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超出预期。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4.9亿元,比上年增长54.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8亿元,增长69.9%。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8.3亿元,增长87.4%。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7.6亿元,比年初增加163.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1.6亿元,增加88.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0.3亿元,比年初增加10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0.7亿元,减少12.1亿元;中长期贷款274.1亿元,增加99.7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28.5亿元。其中,人寿保险费收入23.0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5.5亿元,已决赔款金额2.4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2.2亿元,赔付率43.9%。寿险给付1.7亿元,赔付率7.2%。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就。2010年安排市级科技项目57项,科技投入1980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8项,科技投入3231.20万元。专利申请受理1137项,比上年增加263项。全市县属以上科研机构24家。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果。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中小学学校布局进一步调整。全市有各类学校1123所,招生21.96万人,在校生66.58万人。其中,普通高校6所,招生1.36万人,在校生4.4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3所,招生2.07万人,在校生7.47万人,技工学校7所,招生2868人,在校生8399人。普通中学203所,招生6.33万人,在校生20.76万人;小学720所,招生4.79万人,在校生24.26万人。初中入学率达到98.0%,小学学龄儿童人学率100%。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逐步完善。全市成人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1.9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76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61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文化事业活动单位32个;群众文化机构130个,其中,文化馆9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站120个;艺术表演团体8个。有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105.1万册。有博物馆8个,文物藏品4.8万件,全年参观人数达135.7万人次。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完成了5370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广播覆盖率达到95.6%,电视覆盖率96.7%,分别比上年提高2.5和2.3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3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4个;病床床位1602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4780张;卫生技术人员18787人,其中医生6901人,护师、护士7081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113个,床位4167张,卫生技术人2815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有体育场411个,体育馆129座。全年共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82次,在省以上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共获奖牌28枚,其中,金牌9枚,银牌7枚,铜牌12枚。在我市成功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全市代表队共取得了32枚金牌、14枚银牌、10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名列国内组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第一。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市参加全面健身运动的市民达260万人,有120个乡镇成立了全民健身机构。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46.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7万人,其中,男性183.2万人,女性163.3万人。总户数115.5万户。全年出生人口5.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2.5元,比上年增长11.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8%;农民人均纯收入3498.9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率为1:3.6。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7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2.79平方米,增加1.34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6%。 全年实际安置(失业)人员32048人,但城镇失业人数也有所增加,年末全市城镇失业人员28806人,比上年增加42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与上年比基本持平。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8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其中,在职职工20.5万人,离退休人员6.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4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7913人次。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1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3.0万人。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1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3万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2.2万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395个,床位2万张,收养1.7万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44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亿元。 十一、资源、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