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21 福州市统计局

福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

2010年3月28日

2010年,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来闽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决策部署,加速度、强投入、调结构、鼓干劲、上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综合

据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282.51亿元、1366.43亿元和1419.27亿元,分别增长4.0%、19.2%和11.0%;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402.51亿元,增长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82亿元,增长26.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2.42亿元,增长28.0%;全部工业总产值达4853.44亿元,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4.28亿元,增长21.3%。

农业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突破380亿元,有效带动农户93万户。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实施标准农田改造1500亩、土地整理开发复垦3.41万亩、标准化养殖池塘改造7991亩,除险加固水库14座、海堤11.95公里。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0.01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29.89亿元,增长2.7%;林业产值13.31亿元,增长9.0%;牧业产值61.10亿元,增长3.4%;渔业产值258.19亿元,增长4.7%。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3.99万亩,比上年减少4.0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60.69万吨,下降2.0%。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的生产规模扩大,全市食用菌产量10.67万吨,增长8.5%;茶叶产量1.66万吨,增长6.7%;肉、蛋、奶总产量39.57万吨,增长2.9%;蔬菜瓜果产量288.68万吨,增长4.4%;水果产量34.90万吨,增长3.1%。渔业生产重点发展水产品深加工和优高养殖,全市水产品产量177.10万吨,增长4.7%。

全市完成人工造林总面积16793公顷,增长36%,其中速生丰产林总面积4080公顷,沿海防护林总面积1960公顷。全年商品材产量22万立方米,增长69%,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9%。

加强榕台农业合作,继续引进台湾农业优良品种、技术,累计批准台资农业项目400多项,总投资超过6亿美元。一大批台湾名优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茶叶、水产、畜禽等良种先后在榕落户。

工业、科技

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英冠达电子、力恒锦纶、德盛镍业等180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戴姆勒汽车、中铝瑞闽、捷星显示等30项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锦源纺织、悦得软包装等25项重点工业项目动工建设。加快城区工业整合提升步伐,东南电化、耀隆化工、青岛啤酒等12家企业实施搬迁改造。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达223.94%,比上年提高25.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28.56亿元,增长22.6%,实现利润总额323.64亿元,增长65.2%;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6.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增长明显。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纺织化纤、冶金等主导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德胜镍业、东南汽车、星网锐捷等15家列入高增长培育计划企业发展强劲,全年增长50%以上;捷联电子、华冠光电等21家企业列入省培育百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全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100亿元,增长30%以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2.83亿元,在各行业中位居首位,增长25.3%,超出全市平均2.7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18.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东南汽车的带动下完成工业总产值353.87亿元,增长52.9%,增幅位居行业第一;纺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9.24亿元,增长19.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3.69亿元,增长27.6%。福州市已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和全球最大显示器生产基地。分行业看,电子信息制造业总量在各行业中位居首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幅位居行业第一。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市已有2家国家级、48家省级、75家市级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星网锐捷、新大陆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福晶科技、福耀玻璃、福建邮科通讯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共实施星火计划59项,其中国家级3项,火炬计划65项,其中国家级13项;全市共有57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据初步统计,专利申请量达6134件,专利授权量达4215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0家,上市企业有25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福州软件园拥有软件及电子信息等各类企业442家,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入驻企业71家。市高新区拥有各类企业207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1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58.80亿元,增长11.8%,利税31亿元,增长6.9%;出口创汇11.97亿美元,增长5.0%。

质量技术监督得到加强。全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抽查3452家企业产(商)品,4180批次,合格率为95.2%,其中生产领域抽检1862家企业产品,1903批次,合格率为93.0%;流通领域抽检1590家企业商品2277批次,合格率为97.0%。共有101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全市共有13家企业21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18万台件,增长18.9%。

固定资产投资

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火车南站建成投入运行,相继开通了温福、福厦高速铁路,加快推进向莆铁路、合福铁路福州段以及江阴港、可门港、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等铁路项目;机场高速二期、渔平高速已经通车,动工建设京台线建闽高速公路福州段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完成3条国道路面改造。魁岐大桥、螺洲大桥、三环路、福永高速和福泉高速改扩建项目正加快建设;平潭海峡大桥、鼓山大桥、贵新隧道顺利通车,地铁1号线已全线动迁,地铁2号线前期工作扎实推进。福清核电站建设全面提速,华能电厂三期建成投产,牛头尾一期、三山泽岐等风电项目基本建成。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28.6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2%。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7.44亿元,增长40.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31.69亿元,增长44.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670.69亿元,增长85.4%。商品住宅完成投资384.28亿元,增长52.4%;商品房销售额502.86亿元,增长9.9%;商品房销售面积597.83万平方米,下降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