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4-21 福州市统计局

邮电业务平稳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7.60亿元,增长6.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07亿元,电信业务收入26.9亿元,移动业务收入46.63亿元,联通业务收入9亿元,分别增长10.5%、3.2%、8.3%和12.5%。程控交换机总容量349万门,电话用户201.9万户;共有IC卡公用电话1.52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746.73万户,增长20.6%,其中中国电信99.4万户,中国移动534.33万户,中国联通113万户。网络信息技术普及,覆盖面广。全市因特网用户105万户,增长42.3%,宽带网用户86.6万户,增长25.0%。

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款平稳增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含外资本外币)6100.92亿元,增长24.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含外资本外币)5231.41亿元,增长23.2%。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增速小于中长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增势明显。中长期贷款3242.41亿元,增长27.7%;中长期贷款个人消费贷款958.73亿元,增长27.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814.61亿元,增长22.0%;短期贷款1683.15亿元,增长22.0%。银行现金收入6286.64亿元,增长5.3%,其中商品销售收入263.40亿元,增长10.8%。共有3家外资金融机构在福州设立分行。

证券市场稳健,期货市场红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6家,总市值3358.68亿元、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72家,股民资金开户总数139.05万户,增长10.5%,其中新开户数13.16万户。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额19709.81亿元,增长3.6%;共有期货营业部23个,期货交易额28550.28亿元,增长167.8%。

保险业发展迅速,业务量明显增加。全市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19.53亿元,增长30.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3.13亿元,增长43.3%,人身险保费收入86.41亿元,增长26.7%。人身险保费收入中人寿保险收入75.79亿元,健康保险收入8.40亿元,意外保险收入2.22亿元,分别增长28.9%、9.6%和28.1%。保费业务赔款及给付支出25.85亿元,增长1.7%,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4.29亿元,增长10.2%,人身险赔付支出11.55亿元,下降7.3%。人身险赔付支出中人寿保险支出6.53亿元,下降21.1%,健康保险支出4.32亿元,意外保险支出0.71亿元,分别增长18.3%和31.1%。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营业网点365个,外资保险机构在福州设立7家分支机构和2个代表处。

教育、文化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1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56.1万平方米,动工建设三江口高级中学、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成立闽江学院商学院,开办社区大学,在全省率先出台《学前教育管理办法》,马尾区在全省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农民工子女入学、数字青少年宫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市拥有高等学校31所,在校大学生28.17万人,研究生1.54万人;高职高专院校19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9所,在校生13.76万人;高中116所,在校生12.31万人;初中314所,在校生23.53万人;小学1270所,在校生44.60万人。共有市级示范园30所;小学英语开科率99.8%,小学信息技术开科率94.3%;省级达标中学61所,其中一级达标中学14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2%。拥有民办小学27所,民办普通中学45所,民办职业中学17所,民办高等学校14所,民办高校在校生6.52万人。

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注重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强市策略,集中力量打造三坊七巷、昙石山、寿山石、船政等文化品牌,不断增强闽都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修复后的“三坊七巷”以最高票入选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顺利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专题纪录片《天趣人意—福州脱胎漆艺》获中国第二十五届电视金鹰好作品奖;福州伬艺《水榭欢歌》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大赛曲艺类“群星奖”;舞蹈《冰心·繁星》荣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铜奖;校园剧《青春起跑线》在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以位列非专业组榜首的成绩,获得“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全市拥有文化馆13个,艺术表演团体19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4423场次。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广播节目18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电视台2座,电视节目16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63.91万户,增长18.8%,有线电视入户率83.1%,增长24.1%;行政村广播电视联网率85.4%;数字电视用户45.28万户,数字电视入户率23.0%,分别增长260.8%和276.9%。全年出版图书2900种、8100万册;报纸27种、52000万份;各类杂志132种、3300万册;录音制品出版种数65种,录音制品出版数75万(盒)张;录像制品出版种数500种,录像制品出版数2000万(盒)张;电子出版种数40种,电子出版物出版数22万张。共有群艺馆2个;博物馆、纪念馆19个,收藏文物21万件;公共图书馆15个,总藏书559.06万册。

卫生、体育

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继续发展。动工建设肺科医院病房大楼等3个市级医院项目,新增床位1300张;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重大疾病住院补充补偿等制度全面实施,补偿受益面不断扩大;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任务;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市、县两级全面建立。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73.9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7%。卫生机构1919家,其中医院85家;卫生机构床位2.5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98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5505人,其中医生14275人。市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36个,卫生技术人员973人;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个,卫生技术人员1217人。全市共有村卫生所2363家,卫生技术人员4104人。

体育比赛成绩喜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市运动健儿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取得奖牌总数624枚、总分7094分的历史最好成绩,蝉联省运会所设三个项目第一,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在国内、国际上,同样取得好成绩,其中全国田径冠军赛获冠军、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团体荣获冠军及3个个人冠军、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举重锦标赛获青年组男女冠军、市体校女篮队获全国少年U15锦标赛第一名。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上,全市运动健儿取得6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的好成绩。在国际蹦床比赛中获得1枚金牌,首届青奥会获得1枚金牌、1枚银牌。成功举办了2010年福州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暨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系列、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第二届海峡论坛体育交流大会暨福州百队千人海峡门球赛、第四届海峡两岸十万人登山活动等赛事,还举办了冬泳、老年人万人健步行、半程马拉松比赛等健身运动。全市拥有体育场馆431个,全民健身路径427条,全年共举行县以上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10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