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社会稳定 严厉打击恶性和多发性犯罪,大力开展扫黄禁赌等专项行动,深入整治治安重点区域和行业,加强巡逻防控与校园安保。新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41个,市平安社区218个,全年刑事案件破案宗数增长29.9%。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三小”场所、出租屋、建筑安全、食品药品质量等专项整治,开展创新消防管理试点,落实挂牌督办任务,排查和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新建镇街应急避灾中心17个,建成食品安全样板市场67个。全市各类安全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和1.4%。完成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村(社区)综治工作站的建设,落实领导接访包案和带案下访等制度,群众信访总量下降23.4%,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3%。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和劳资关系调解,劳资突发事件、欠薪逃匿案件分别下降3.4%和37%。 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事故4910宗,比上年下降3.2%;死亡574人,受伤5365人,分别下降1.4%和3.6%;直接经济损失896.7万元,上升12.6%。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872宗,下降3.3%;造成死亡526人,受伤5355人,分别下降3.5%和3.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35,工矿商贸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6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93。 资源和环境保护 全年雨日天数202天,全年日照时数1699.7小时,平均气温22.4摄氏度,相对湿度73%。全年降水量2165.9毫米。 年末全市有森林公园17个,生态公益林37.63万亩,林木积蓄量255.82万立方米,林木总生长量15.52万立方米。全年完成造林1829.05公顷,种植乡土阔叶树135.9万株;全市参与义务植树人数 85.32万人,种植树木329万株;共投入1695.9万元创建林业生态文明村,完成110.9公里的道路补绿和84.2公顷的闲置地增绿。 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5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97.8%。全年投入1.2亿元,建成樟村水质净化厂污泥初级处置项目,日处理污泥500吨。投入3.9亿元基本建成污泥处理厂黄江项目。全市新规划的34项污水处理工程建成33座,截污主干管道完成86%工程量。 五、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81.7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5万人,出生率为10.90‰;死亡人口8367人,死亡率为4.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3‰。 居民收入 2010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6108元,比上年增长 11.7%。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6576元,增长9.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48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和13.2%。 ![]() ![]() 居民消费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5733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食品消费支出8733元,增长9.5%;衣着消费支出1706元,增长14.3%;居住消费支出2089元,下降6.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771元,增长9.6%;医疗保健支出1294元,下降7.6%;交通和通信支出5925元,增长8.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3443元,增长3.5%;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773元,下降0.5%。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9%。在农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占37.5%,衣着消费支出占5.2%,居住消费支出占15.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占4.2%,医疗保健支出占4.7%,交通通讯支出占17.9%,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9.4%,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占5.5%。 表六:2010年城市居民收支情况 指标 金额(元) 比上年增长(%)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350 10.0 #工资性收入 26860 13.2 财产性收入 4889 16.1 转移性收入 3541 14.4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25733 6.0 食品 8733 9.5 衣着 1706 14.3 居住 2089 -6.4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771 9.6 医疗保健 1294 -7.6 交通和通信 5925 8.6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3443 3.5 其他商品和服务 773 -0.5 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空调259台,组合音响68套,移动电话267部,家用电脑129台,淋浴热水器134台,家用汽车68辆。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8.58平方米。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64台,摩托车87辆,洗衣机106台,淋浴热水器132台,移动电话268部,影碟机71台,家用空调218台,家用电脑104台,家用汽车57辆。 居民储蓄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386.85亿元,比年初增加500.41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354.23亿元,增加88.66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2032.62亿元,增加411.75亿元。 ![]() 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21.8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592.27万人,失业保险279.90万人,工伤保险469.08万人,地方养老保险371.01万人。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54.41亿元,保险基金总支出65.05亿元,年末保险基金累计余额413.71亿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牢固,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企业总体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土地、能源等资源制约突出,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力度仍需加大。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统计数据以《东莞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需等国家和省批复,统计公报暂不公布常住人口数据。 4.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调查范围为东莞市辖区内除农户以外各类经济实体,具体包括:①辖区内中央、省、市属各类企业、事业、机关单位;②各镇街办企业;③村及村以下办企业;④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调查范围包括:①东莞市辖区内中央、省、市属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②莞城、石龙、虎门3个镇街范围内镇街属单位(不包括莞城、石龙、虎门3个镇街以下及其它镇街的单位、全市的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