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交通物流和城乡客运较快发展。全年谋划实施公路建设26项,完成项目投资4.02亿元。截止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5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8公里。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2261万人次,货运量完成4164万吨,同比增长24.8%和15.4%;港口吞吐量完成2.59亿吨,同比增长5.3%;集装箱运量达到33.98万箱,比上年增长2.8%。民航事业加快发展。航空运输能力增强,积极培育山海关机场航班航线,全年累计开通航线11条,运输飞行2848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20.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倍;完成货邮吞吐量256.7吨,增长33.2%。北戴河机场完成可研咨询评估报告,机场总规划和初步设计通过专家预审,机场综合业务楼开工建设。 私家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全市年末拥有民用汽车28.82万辆,比上年增长23.3%。其中私家汽车保有量达到23.76万辆,比上年增长29.6%。 邮电通信平稳发展。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年邮政发送函件642万件,比上年增长31.9%。特快专递150万件,增长13.8%。报刊4196万份,增长10.9%。全市电信业务总收入21.86亿元,增长7.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80.22万户,比上年新增37.34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39.53万户。 深入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坚持全市、全年、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积极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旅游业成为一大亮点。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84.68万人,比上年增长13.5%;景点门票收入3.81亿元,增长10.1%;旅游创汇13021万美元,增长11.0%;旅游总收入147.38亿元,增长16.0%,旅游人数和收入再创历年最好水平。年末全市星级饭店65家,A级旅游景区25家,其中4A以上景区14家。旅游项目建设成效显着,旅游立市百项工程全面启动,57项完工;旅游标准化建设成绩斐然,我市被列为国家城市休闲服务标准化试点验证城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休闲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我市荣膺2010最佳休闲城市、中国特色休闲城市、2010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称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5.74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9.67亿元,增长24.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07亿元,增长4.5%。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分别完成投资128.67亿元和120.26亿元,增长84.0%和27.3%。 项目建设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项目建设(不含房地产)投资完成289.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7.2%。全市在建施工项目1453个,同比下降15.6%,其中年内新开工项目1155个,增长0.6%,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88个,增长63.0%。承秦高速、秦抚快速路、中铁山桥大跨境桥梁钢结构及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南戴河国际森林体育俱乐部、秦皇岛栖云山旅游公司国际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7亿元,比上年下降38.7%;第二产业投资106.63亿元,下降23.9%,其中工业投资104.41亿元,下降24.9%;第三产业投资301.57亿元,增长61.7%。主要工业行业投资中,占比重较大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23.52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17.41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1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主要投向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6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65.97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7.74亿元,三个行业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高达77.6%。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98亿元,同比增长18.3%。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汽车以旧换新”工程推动乡村消费市场日渐活跃,与城镇消费市场呈现共同繁荣的格局。全年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9.95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03亿元,增长15.6%。 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新型消费需求不断涌现,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住房、汽车、金银珠宝等高档商品越来越多进入居民消费领域。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9.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33.0%,家电类商品增长22.8%,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长31.0%,是拉动社会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市场建设创三个历史之最。全市共有市场建设项目21个,其中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大型建设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额12.24亿元。以香港彩龙批发市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英国特易购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的投入运营为标志,创引进商贸流通业项目之多、投资总额之大、规模之高三个历史之最,极大地提升了全市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和档次。亿元以上大市场项目进展顺利。秦皇岛义乌小商品城A区主体工程已完工,抚宁千奥物流中心项目进展顺利,旭日家居广场项目自年初开业以来运营状况良好。全年商品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14个,市场成交额114.74亿元。 七、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实现平稳增长。积极组织参加了香港经贸洽谈会、廊坊经贸洽谈会、北京?秦皇岛周和天津?秦皇岛周等多项大型招商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全年外商直接投资4.97亿美元,同比增长8.7%,超额完成了省市目标。增资项目成为到位外资的主要支撑,全年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项目9家,增资项目6家,到位外资4.50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达90.5%。全年引进市外资金108.78亿元,增长37.2%。 对外贸易缓慢增长。2010年以来,全市对外贸易在上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5.09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18.84亿美元,增长16.5%;进口16.25亿美元,下降4.4%。从出口产品看,煤炭、轮毂、钢铁为三大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比重分别为16.8%、15.5%、10.4%。从出口市场看,对亚洲市场出口仍占较大比重,出口额达12.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5.5%;美国、东盟、欧盟出口额分别占16.4%、7.4%和6.7%。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完成14.7亿美元,增长15.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8.2%;加工贸易出口4亿美元,增长18.2%。黄大豆、铁矿砂、钢铁为三大主要进口商品,分别占进口总额的34.8%、16.5%和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