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社会救助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秦皇岛市获得全国首座“最具爱心城市”的荣誉称号。出台了《关于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同步增长机制、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工作预案》,全面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全年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人数6.08万人,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10143.2万元。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人数11.27万人,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7230.6万元。加强对低保边缘家庭的临时救济,全年发放城乡特困临时救济金106.6万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城市医疗救助标准提高到1万元,农村提高到5000元。救灾救济工作运行良好。2010年,在遭受了严重的旱灾、风雹灾、洪涝灾等灾害的情况下,为有效保障灾民贫困户的基本生活,全市安排使用救灾救济款物达1019.4万元。福利事业平稳发展,截至年末,全市供养五保对象12349人,其中集中供养2020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有34个,床位4615张,收养2535人。福利事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235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募集公益金3138万元,其中赈灾公益金1180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全年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54天,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四个县城(镇)空气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改善。主要饮用水源洋河水库、石河水库和桃林口水库全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分区要求。强力实施污染减排“71030”工程,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18万吨,比上年削减5.92%;二氧化硫排放量6.45万吨,比上年削减0.4%,“双三十”和“71030”单位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目标。全面完成“七河”污染治理工程,贾河、饮马河、人造河等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北戴河区海滨镇和戴河镇通过了国家级环境优美城镇验收。青龙双山子镇和八道河乡、山海关石河镇和孟姜镇、海港区东港镇和西港镇、抚宁南戴河镇等乡镇编制了创建省级环境优美城镇规划,即将通过省级环境优美城镇验收。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推进“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强基工程”,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确保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受“2.24”粉尘燃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全市安全生产主要指标数据较上年有所增加,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59起,事故中死亡183人,受伤202人,直接经济损失2217万元。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结果,待统计局正式统计年报公布后,即以正式年报数据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