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20 许昌市统计局

许昌市统计局

2011年4月11日

2010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一、综  合

初步测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312.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9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901.98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260.82亿元,增长9.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0367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67.3:20.6调整为11.4:68.6:20,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1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9.5%提高到70%。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简称CPI)上涨3.1%,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3%。从八大类别看,与上年相比,呈六升二降格局。其中,食品类上涨7.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4%,居住类上涨2.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5%。衣着类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0.7%。

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类别 2010年 2009年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3.1 99.8

工业品价格指数 100.7 100.7

服务项目指数 102.2 95.8

商品零售物价指数 102.9 99.4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3.0 99.2

一、食品 106.8 103.6

粮食 109.2 107.1

肉禽及其制品 105.2 94.8

鲜菜 127.4 112.6

二、烟酒及用品 100.7 102.4

三、衣着 100.2 102.3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6 100.1

五、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4.6 102.2

六、交通和通信 98.7 95.6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0 99.5

八、居住 104.5 86.2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162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0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4%,基本保持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72万人,,城乡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139.15万人,年劳务经济规模达95.6亿元。

全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从分级完成情况看,市本级(含东城区、经济开发区)完成17.22亿元,增长26.2%,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30%;县级完成40.23亿元,增长20.3%,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70%。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43.67亿元,增长24.4%,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6%;非税收入完成13.78亿元,增长15.0%,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涉及民生民本支出达66亿元,增长19.4%,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56.4%。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全市粮食总面积644.22万亩,较上年增加3.22万亩,增长0.5%。棉花播种面积12.94万亩,较上年减少3.5万亩,下降21.3%;烟叶播种面积20.84万亩,较上年减少3.49万亩,下降14.3%;油料面积40.86万亩,较上年增加1.58万亩,增长4%;蔬菜面积74.48万亩,比上年增加4.36万亩,增长6.2%;花卉种植面积65.22万亩,比上年减少2.23万亩,下降3.3%;中药材面积28.92万亩,比上年增加0.31万亩,增长1.1%。

粮食总产量达到275万吨,比上年增加2.07万吨,增长0.8%;平均亩产426.9公斤,比上年增加1公斤,增长0.3%。棉花总产量达到0.84万吨,下降15.2%;烟叶总产量4.42万吨,下降2.6%;油料总产量8.09万吨,下降0.3%;蔬菜总产量211.25万吨,比上年增长0.8%。

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6.6万吨,禽蛋产量22.4万吨,牛奶产量6.68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0.9%、1.1%和4.7%。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2010年 2009年 2010年比上年增长(%)

粮食 274.99 272.92 0.8

# 夏粮 150.96 149.74 0.8

秋粮 124.03 123.18 0.7

棉花 0.84 0.99 -15.2

烟叶 4.42 4.53 -2.6

油料 8.09 8.11 -0.3

蔬菜 211.25 209.52 0.8

肉类 36.60 36.29 0.9

蛋类 22.40 22.16 1.1

奶类 6.74 6.58 2.4

# 牛奶 6.68 6.38 4.7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55.12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6150台,小型拖拉机66310台。有效灌溉面积357.29万亩,比上年新增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25.26万亩,比上年新增10万亩。农村安全饮水达标人口295.9万人,新增22.5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84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增加值696.88亿元,增长20.7%。产品产销率98.2%。

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42.66亿元,增长17.5%,重工业增加值454.22亿元,增长19.8%。

国有工业增加值106.39亿元,增长15.2%;集体工业增加值14.44亿元,增长7.8%;股份制工业增加值317.22亿元,增长28.9%;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26.11亿元,下降7.3%。

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52.7亿元,增长20%;私营工业增加值347.54亿元,增长19.7%。

36个行业中,16个行业增加值总量超过10亿元,10个行业增加值总量超过20亿元。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109.15亿元,增长35.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104.40亿元,增长0.8%,烟草制品业增加值54.44亿元,增长14.3%,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增加值48.21亿元,增长20.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46.09亿元,增长34.3%,纺织业增加值35.57亿元,增长2.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34.91亿元,增长33.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30.33亿元,增长18.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增长10.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26.29亿元,增长35.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加值26.12亿元,增长7.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20.33亿元,增长40%。

表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指标 增加值(万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968824 20.7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526989 20.0

#农村工业 224957 32.8

#大中型企业 3720359 25.3

#非公有制企业 5238624 21.0

#轻工业 2426577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