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吃穿用类商品稳定增长。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0.56亿元,增长15.9%;其中干鲜果品类零售额1.39亿元,增长43.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0.51亿元,增长31.1%。日用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为5.22、2.16、3.26亿元,分别增长20.2%、24.1%、37.9%。中西药品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为17.38、11.82亿元,分别增长11.0%、26.4%。热点商品中汽车类、能源类消费增长较快。汽车类销售额157.21亿元,增长35.1%;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81.95亿元,增长32.1%。 交易市场日趋成熟。2010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423个,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为1554.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52个,总成交额为1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3%。 六、对外经济 2010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31.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出口总额121.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8%,增幅高于全省6.1个百分点;进口总额10.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增幅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出口有效主体增加。全年新增备案企业1205家,累计获外贸经营权企业达8561家;全年有出口实绩企业3831家,比上年净增534家;其中出口超1000万美元企业267家,比上年净增94家。出口市场结构优化。与2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其中出口超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34个,增加13个。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4家,比上年增长12.0%,合同利用外资601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实际利用外资3526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0%。工业利用外资继续占主导地位。全年新批工业制造业外资项目61个,合同利用外资占当年新批合同外资的62.7%,实到外资占全市总数的78%。外商投资大项目主体作用明显。全年新设立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6个,比上年增加17个,合计合同外资48823万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数的81%。全年有32家外资企业发生增资,共增加合同外资15027万美元,占当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25%。 全年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50家,境外投资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3%;其中中方投资额9793.87万美元,增长125%。外经营业额突破2亿美元,达2.04亿美元,其中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92亿美元,增长25.5%。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初显成效。全年在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贸易窗口、商贸城及销售公司42个,占项目总数的84%。境外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全市境外投资企业全年增资额达2948万美元,占中方投资总额的30%。 全年在服务外包业务管理和统计系统中注册的企业共有101家,从业人员超万人;合同签约金额7731.84万美元,离岸执行金额5445.38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0年全市交通建设共投资28.06亿元,其中:高速网络工程投资6.26亿元,国省道及路网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3.32亿元,大中修工程完成投资3.0亿元,农村联网公路完成投资0.73亿元,安保及危桥改造完成投资1.29亿元,站场建设完成投资3.47亿元。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1512.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09.78公里。年内公路旅客周转量88.52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148亿吨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64.7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41亿元,比上年下降7.7%;电信业务收入59.33亿元,增长7.1%。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83.64万户,下降13.0%。其中住宅电话99.30万户,比上年末下降26.6%;公用电话22.32万户,下降13.2%。移动电话普及率190.2部/百人,固定电话普及率39.5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701.1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2.9%。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91.4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1.1%。年末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100%。 全市共接待游客2945.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3%;实现旅游收入28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2882.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01亿元,比上年增长27.2%;接待入境旅游者6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7669.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0年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2.68亿元,增长17.2%。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116.75亿元,增长13.0%;地方财政收入155.93亿元,增长20.6%。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11.52亿元,增长28.3%。财政支出更加关注民生,其中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574.0%、68.1%、54.4%、38.9%、31.0%、27.5%。 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86.99亿元,增长23.8%。其中:本外币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095.72亿元,增长24.7%;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027.62亿元,增长18.0%。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96.47亿元,增长23.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13.84亿元,增长24.6%;中长期贷款余额812.21亿元,增长19.4%。本外币余额存贷比为77.7%。 全市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8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7.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0%和31.8%。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18.53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13.40亿元,比上年增长4.2%;人身险赔款及给付5.1亿元,比上年下降15.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767所,在校学生77.41万人。其中小学456所,在校学生36.85万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181所,在校学生16.69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99%、100%。普通高中60所,在校学生9.14万人;职业高中42所,在校学生6.28万人;普通中专5所,在校学生5926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8.32%,升入优质高中比例80.04%。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为1∶0.98,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更趋合理。高等院校8所,在校学生7.6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2所,在校学生3.03万人;高职院校4所,在校学生4.35万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学生2969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普通高考上线录取率为97.8%。全市拥有幼儿园1604所,在园幼儿22.36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8.65%。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1451人。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9.35%。教育强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9个县(市、区)全部成为省教育强县,所有的乡镇成为省、市教育强乡镇,教育强县人口覆盖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