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4-05 三亚市统计局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91个,病床位220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56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市属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城乡卫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亚分院、市人民医院二期、市中医院二期、三期和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100%;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面达到100%;计划免疫“七苗”接种率95.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62‰,比2009年下降2.65个千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54070人,覆盖率为98.99%,比2009年提高0.10个百分点;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58870人,覆盖率为99.64%,比2009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参加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人数为153097人,覆盖率为97.86%,比2009年提高3.08个百分点。实行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99.98%。由于2010年我市加大对低保工作的清查力度,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全部予以退保,2010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口21143人,比2009年减少10062人;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实际发放数为5993万元,比2009年增加168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从2009年每月300元、200元提高到2010年每月330元、235元。年末全市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25人,比2009年增加19人。社会福利院数1个,床位100张。五保户生活补贴达到每月260元。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每月发放养老金55元。城乡医疗救助标准达到人均8000元。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758元,增长16.6%,其中,工资性收入10673元,增长16.3%;经营性收入2378元,增长9.8%;财产性收入585元,增长1.0%;转移性收入4122元,增长24.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081元,增长14.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9%,比2009年下降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3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汽车达10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02元,比2009年增长15.7%,其中,工资性收入869元,增长16.6%;家庭经营纯收入4738元,增长8.0%;财产性纯收入359元,增长44.2%;转移性纯收入536元,增长123.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含实物)3905元,增长15.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3%,比2009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6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2.4平方米。考虑物价因素和国庆节强降雨的影响,我市采取直接补贴的政策措施,对城镇居民每人直接补贴180元,农民每人直接补贴320元,补贴资金达1.3亿元。

四、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预计全市农业总产值46.59亿元,比2009年增长6.1%,其中,种植业增长8.7%;林业增长9.2%;渔业增长8.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8.4%;受生猪养殖大户海棠湾畜牧实业有限公司搬迁的影响,牧业降低12.9%。禽蛋、瓜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亚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效。扶持建设崖城无公害茄子、青瓜标准化种苗基地,天涯红塘苦瓜种苗基地,海棠湾哈密瓜种苗基地和凤凰镇妙林洋青瓜嫁接基地和育才镇青瓜、茄子嫁接苗基地。完成海源果蔬储运销售中心3000吨和三亚南果实业有限公司1000吨的冷库建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截至2010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01家。成立了三亚市崖城镇众树农村资金互助社,这是我省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一个中心两个站”建设,即三亚市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东片区、西片区两个检测站。全市增加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55台,切实抓好农产品的检测工作。全年共开展各类农产品检测7598批次。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在农村乡镇、农场新建农业科技110服务站4个,专业化服务站5个,对全市服务站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实现全市覆盖,现在全市拥有农技110服务站22个(含农垦),其中专业化服务站8个。农村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754公顷,比2009年增长0.2%。农业机械总动力25.95万千瓦,比2009年增长8.2%,其中排灌机械动力2.99万千瓦,增长0.5%。大中型拖拉机1360台,增长150%;小型拖拉机2597台,增长8.0%;农用载重汽车145辆,增长17.0%。农村用电量2291万千瓦时,增长11.5%。化肥施用量(折纯)1.80万吨,增长1.3%。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形势向好。全年全市工业总产值41.86亿元,比2009年增长2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12亿元,比2009年增长24.6%。支柱行业发展迅速。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产值18.65亿元,增长60.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14.06亿元,增长18.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76亿元,增长22.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1-11月列入统计监测的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59亿元,比2009年增长37.0%;实现利润总额3.00亿元,增长67.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1.6%,比2009年提高39.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产品销售率98.5%,总资产贡献率11.3%,资产保值增值率154.7%,资产负债率70.6%,流动资产周转率2.4%,成本费用利润率8.2%,全员劳动生产率178211元/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三亚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建筑业稳步前进。全年施工项目311个,比2009年增加47个,其中,房地产施工项目114个,比2009年增加17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9.12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长13.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7.93万平方米,比2009年减少3.1%。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24亿元,比2009年增长44.4%,其中,城镇投资完成300.30亿元,增长44.5%。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工程198.65亿元,增长31.6%;安装工程32.17亿元,增长84.6%;设备工器具购置23.59亿元,增长47.9%;其他费用50.83亿元,增长87.5%。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投资52.37亿元,减少8.6%;民间投资252.87亿元,增长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