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5-06 常州市钟楼区统计局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南大街中心商贸街区、青枫公园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新阳光国际食品城申报国家2A级旅游景点; “缤纷亚洲”休闲广场成为市旅游局推荐景点;新闸荷园、西林桂园创成特色公园;梳篦博物馆一期对外开放;创意园将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的“运河五号”初具规模;古运河旅游开发提上议事日程。

对外贸易难中求进。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对外贸易形势异常严峻,全区上下开拓创新,负重奋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建立政企信息交流平台,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全区外贸走势逐步趋稳。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37亿元,同比下降12.7%,比上半年收窄7.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08亿美元,同比下降8.7%,比上半年收窄11.4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

利用外资克难奋进。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资本流动锐减,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消费不振,开放型经济发展遭遇了严峻的考验。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抢抓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合作机遇,全区上下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收集招商信息,大力营造“关心招商、服务招商、支持招商”的浓厚氛围。找准目标,主动出击,内引外联,先后组织参与了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钟楼城市产业招商会和香港、台湾、欧美、日韩等9场境内外招商活动,利用外资成果丰硕。2009年,完成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5501.28万美元,同比增长1.69%;实际到帐外资20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44%。全年新批项目22个,增资项目15个,其中:新批注册资本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个,新批外资22897.21万美元,到帐外资6766.5万美元。6个新批工业项目到帐外资5766.5万美元,4个新批服务业项目到帐外资1000万美元,分别占总量的85.22%和14.78%。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逆境发力。全区民营经济经受了诸多不利因素的考验,逆境中求生存,挑战中求发展,成为全区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引擎。2009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946家、个体工商户7482户,新增注册资金52.92亿元,增加从业人员67420人。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8.2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量的比重为74.42%。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不断调整。2009年,紧紧围绕“保投入,促调整”思路,抢抓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历史机遇,努力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年开工建设项目474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08亿元,同比增长20.2%。月平均投资额达14.84亿元,比去年增加2.49亿元。其中,完成工业投入48.2亿元,同比增长18.1%;完成服务业投入129.88亿元,同比增长78.47%,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72.71%。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势头不减,完成投入35.69亿元,同比增长58.06%,占工业投入的比重达到74.0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比重在全市位列第一。五大产业投入34.63亿元,同比增长10.8%。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狠抓重点项目的跟踪落实力度,全区118个重点项目,年内开工103个,完成投资107.5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量的60.4%,其中89个项目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占开工项目数的86.4%。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全区投资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房地产】

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在历经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低谷之后,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出低迷,呈现回暖态势。2009年,55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75.62亿元,同比下降4.13%,与去年相比增幅下降了33.92个百分点。由于全区土地资源稀缺,新引进房地产项目受到土地资源制约影响较大。全年开工13个新楼盘,投资额为15.33亿元,约占房地产投资总量的二成左右,缺乏大项目和新项目的支撑。

【开发区建设】

园区实力不断提升。钟楼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区经济的核心地带,积极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紧紧围绕“当好排头兵工作创一流”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园区实力得到提升。2009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2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财政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96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综合营销收入470.3亿元,同比增长23.5%;工业销售收入379.69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22亿元,同比增长17.6%;工业投入35.41亿元,同比增长30.6%。在全省开发区综合经济排位又前移了2位。

招商引资有新突破。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革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以项目为载体,抓项目带产业,上项目促开发,用项目扩总量,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1家,新批注册外资20378万美元,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个,其中华航光能新批外资9850万美元,创开发区历史新高。工商注册外资20656万美元,同比下降1.8%;实际到帐外资17782万美元,同比增长19.9%。

创新创建形成特色。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积极发挥“一中心三基地”科技孵化平台优势,进一步推进企业与大院、大学、大所的产学研对接和技术转化,积极培育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省、市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引领作用不断凸显。2009年,钟楼开发区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第三批“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钟楼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授予 “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二、社会事业

【科技】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2009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入35.69亿元,同比增长58.06%,占工业投入的比重为74.05%,比去年提升18.7个百分点;全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5.22亿元,同比增长88.6%,企业在研项目425个。完成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0.47亿元,同比增长15.09%,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6.16%,比去年提升4.31个百分点。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全区新认定“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60只;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通过了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税总局新颁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区共有常州市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常州龙盛机械有限公司等4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民营科技企业;常州格力博工具有限公司等67家企业被认定为市民营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