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常州市钟楼区统计局 2010年3月28日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世纪以来钟楼发展最具挑战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保增长、促发展,保投入、促调整,保稳定、促和谐”为抓手,围绕构建“实力钟楼、优美钟楼、幸福钟楼”总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大力推进2008-2010年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促进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在宏观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全区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成果丰硕,居住环境生态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可持续发展态势。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实力钟楼不断巩固。200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2.11亿元(在地统计口径),同比增长14.0%,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8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19.52亿元,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22.44亿元,同比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07:51.27:48.66调整为0.06:49.37:50.57,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高出1.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39.9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27亿元,同比增长19.4%。财政总支出15.76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3.53亿元,同比增长33.4%。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16.5%。 【农业水利】 农业品牌影响扩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转变,钟楼区都市现代农业新形象和地方名特优农产品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红梅乳业、红谷粮油、鑫灿食品、钟新生态、铁骆食品、五星禾绿、宣塘豆制品等多家企业先后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长春)、第十一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无锡)以及2009年常州市经贸洽谈会和第七届江苏农产品上海交易会。加快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食品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末,全区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只,绿色食品认证3只,市名优农产品8只,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企业3家。 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全年累计投入资金2400万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1120万元),对凤凰河、小王河、童子河西林段、三八河、下塘沟河以及大寨河6条河道进行了水环境整治。共实施河道拓浚清淤13.9万方,开挖土方9.96万方,回填3.35万方,新建驳岸8642米,河道埋管填没173.4米,绿化面积2400平方米。33个行政村实现“三清一绿”,新增9个“五化三有”市级达标村。 水利事业有效发展。全年投入100万元对各街道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补助,完成了五星街道海蜇口河清淤工程、荷花池街道机械新村130幢洼地除涝工程、永红街道宣塘郑家浜河道整治工程、陈渡村荷叶排涝泵站引水沟覆盖工程、西林街道凌家村委岳家村河道整治工程、西林村老街管道改造工程等。 【工业】 工业经济稳步向好。2009年,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弱、生产资料价格急剧波动等因素,给实体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但是全区上下群策群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力冲击,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15.67亿元,同比增长15.50%,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14.77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工业利税总额40.67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轻工业产值为111.27亿元,同比上升8.0%;重工业产值为504.40亿元,同比增长31.4%,轻、重工业的比重为18.07:81.93,重工业比重较上年提高了2.9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570.58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销售收入571.41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利税37.81亿元,同比增长22.4%。规模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量的92.67%,比去年同期提升4.6个百分点,规模经济贡献份额日益增大,主体地位稳固。 重点企业支撑有力。474家规模工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99家,比去年增加9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比去年净增3家,超亿元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25.04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4.49%,比去年同期提高6.25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19.28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422.82亿元,同比增长19.02%,实现利税27.96亿元,同比增长27.95%。重点企业产销效的稳步增长,加固了我区工业经济进一步回暖的基础。 产业结构逐步改善。全区上下始终把保增长与促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结合钟楼实际,重点发展三大产业。2009年,全区五大产业完成产值427.61亿元,同比增长17.33%,实现利税32.43亿元,同比增长28.78%,产值增幅比去年提升5个百分点。其中,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分别完成产值295.02、52.62和71.8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4.65%、23.18%和19.08%。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320.47亿元,同比增长15.19%。五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为75.28%和56.16%,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5.0和4.31个百分点,在全市两市五区的比重排位中均列第三。 【服务业】 传统商贸结构优化。随着近几年对中心商业街区的提升改造,基本形成了以大型综合性商场(泰富百货、新世纪商城、百货大楼)为龙头的时尚高端消费、以大中型超市卖场为支撑的普通大众消费和以小型专业特色店为依托的社区便民消费“三大层次消费”互为补充的商业网络。200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9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 148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67.26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全部社零总额的比重为52.6%,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6.1个百分点。2009年底,超亿元商贸企业达39家。 特色街区魅力彰显。南大街中心商贸街区成为时尚潮流和高端消费的大都会,汇聚各类商家750余家。莱蒙都会国际商业街区人气指数不断提升。电脑城顺利开业,酒吧一条街特色鲜明,必胜客、福记大城小爱时尚餐厅等特色店入驻,给街区注入了活力。五星商业街区特色日趋明显。购物去欧尚,宴请在恒隆、塘桥老哥,品尝特色就到星湖路餐饮一条街,娱乐休闲前往第九频道,这已经成为五星及周边居民的消费格局。 市场物流群初见端倪。凌家塘市场物流集聚区规划方案进一步完善,新阳光国际食品城一期试营业,中天凤凰电器城、美吉特装饰城、亚泰五洲医药等专业物流市场加快推进。城西地区物流配套不断完善,城西运输市场、志宏物流、雨天物流等专业运输市场经过去年的大力整治,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楼宇经济健康成长。地处城市中心的写字楼,占据地理环境的优势,吸引了业态新、前景广、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及集团总部入驻,楼宇经济逐步成为钟楼新兴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009年,全区纳税超千万元楼宇达5座(丰臣海悦广场、嘉业国贸广场、中南大厦、恒远大厦、中亚大厦),其中丰臣海悦广场、嘉业国贸广场税收突破3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