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高邮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5-05 扬州市高邮市统计局

纱 吨 52851 -4.8

服装 万件 7564 14.8

皮鞋 万双 2870 31.0

单晶硅 千克 3845783 54.7

钢材 吨 94939 24.4

铝材 吨 10332 57.8

水泥 吨 259512 71.3

灯具 台、只 3675431 29.3

电力电缆 千米 187319 44.5

手提式电动工具 台 1708236 4.6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87.9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实现利税56.2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利润29亿元,比上年增长45.6%。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波司登公司纳税连续两年实现倍增,总额达2.3亿元。工业投入166.8亿元,增长35.5%。自营出口3.2亿美元,增长35.7%。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8301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工业用电量13089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9%。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建安企业多方开拓建筑市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7%。承接高层建筑达651幢,其中超高层建筑153幢。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8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8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5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工程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1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城镇规模以上项目投资9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农村规模以上项目投资4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房地产开发投资14.46亿元,比上年增长6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1亿元,比上年下降55.7%;第二产业投资120.17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20.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1%和29.8%;第三产业投资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完成房地产投资14.5亿元,新开工商品房65.9平方米,合同成交77.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70.2%、58.1%和17%。

基础设施快速推进。推进333省道、237省道建设,京杭运河特大桥主桥合龙,新民滩特大桥完成投资4.3亿元。

五、国内贸易、开放型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城乡市场均保持良好增长。城区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47.48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38个,“家电下乡”销售额列扬州市第二。

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350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出口3210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2%。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和60个重点招商项目,积极、务实组织产业招商、企业招商、专业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开展“百日招商”行动,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高邮双黄鸭蛋节。重大工业项目实现新突破,成功签约总投资60亿元的6000吨高纯硅项目;与央企合作实现零的突破,中国航天动力首期投资5亿元重组我市中天水力公司,并在经济开发区新建生产基地;全年新签约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1亿美元)以上项目3个。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4个,协议利用外资3.6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56亿美元,增长20%。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35.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2亿元,比上年增长40.1%。人均财政收入4271元,比上年增加1010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3.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

表三、财政收入分项情况

指标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财政总收入 350600 31.1

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44158 40.1

# 国税部门完成 35535 27.0

增值税 28413 16.8

企业所得税 7122 95.0

# 地税部门完成 78379 28.6

地方工商税 56983 34.3

所得税 7808 33.6

教育费附加 3838 25.2

# 财政及其他部门完成 30244 116.5

2、上划中央收入 107891 23.4

3、基金预算收入 98551 27.9

金融业务健康发展。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全年组织3次银企对接,存贷款都呈现出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8.86亿元,比年初增加33.7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51.81亿元,比年初增加18.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2.82亿元,比年初增加33.56亿元,全年新增工业贷款8.86亿元。

表四、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标名称 绝对数(亿元) 比年增加(亿元) 比上年增长(±%)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228.86 33.74 17.3

# 企事业单位存款 32.01 -2.09 -12.3

居民储蓄存款 151.81 18.32 13.7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122.82 33.56 37.6

# 短期贷款 74.89 19.07 34.2

中长期贷款 44.01 18.99 75.9

其他贷款 0.27 -0.59 -68.6

票据融资 3.64 -3.91 -51.9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效显着。培育省以上高新技术产品71个、新标准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25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获批省以上科技项目65项、无偿资金2554万元,其中国家创新基金项目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3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获批扬州市科技创新型企业项目27个、无偿资金585万元,均列扬州市首位。成功举办“百家企业进高校”活动,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4项。市科技创业中心建成孵化面积9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2家,江苏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经济开发区设立分中心。全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200件,授权专利523件。建立4000万元人才基金,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1名,产业发展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12名,申报13个企业博士创新项目,3人通过省创业创新人才认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1.5%,提高0.38个百分点。创省级品牌9个,“沙龙”创成中国驰名商标。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第二中学创成省三星高中,职教中心通过省四星级职中验收,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加强素质教育,高考再创佳绩。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49%,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