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高邮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高邮市统计局 2010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保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对照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我市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社会创建标准。 一、综 合 全年经济发展继续向好。经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95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127.54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82.47亿元,增长1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30954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4676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33982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5133美元。 加快推进创新开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科技创新成效显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5.2亿元,增长36.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1:49.8:31.1调整为17.3:50.2:32.5;第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52.3%和39.5%,其中工业经济贡献率43.6%。加大民资投入,民营经济发展加快,2010年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实际利用民资260.16亿元,比上年增长28.4%。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强化节能减排刚性约束,关闭“三高一低”及“五小”企业18家,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6项、循环经济项目3项。淘汰落后用能设备322台(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166吨、258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 物价水平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2%,涨幅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全年食品类价格上涨8.8%,其中粮食上涨14.7%,水产品上涨6.1%,蔬菜上涨8.4%,油脂上涨5.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8%,蛋上涨8.5%,干鲜瓜果上涨8.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6%,衣着类下降3.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居住类上涨4.4%。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务工人员和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6000余人,“零就业”家庭连续40个月保持动态清零。培训劳动力2.1万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 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通报情况。经常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3件,满意或基本满意率100%;办理政协提案238件,满意或基本满意率100%。受理政府公开电话、市长信箱信访7640件次,办结率99.5%。优化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推行并联审批,扩大“三集中三到位”,50%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入中心办理,全年办理17.6万件,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大企业、大项目偏少;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农业综合效益不高;二是乡镇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统筹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城市功能品质需要提升,规划、建设和管理还有很多薄弱环节,主城区、中心镇辐射带动作用不足;三是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住房、物价、教育、医疗、食品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化解。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形势较好。全年实现现价农、林、牧、渔总产值78.08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不含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农业产值3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林业产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3.1%,牧业产值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渔业产值27.76亿元,比上年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26亿元,比上年增长4%。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产丰收,全年总产量79.97万吨,比上年增加0.68万吨,增长0.85%。 表一: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799710 0.9 油料 吨 21713 3.7 棉花 吨 3943 19.7 蔬菜 吨 267792 13.5 肉类 吨 44153 2.9 水产品 吨 178601 1.6 生猪出栏量 万头 29.57 1.8 家禽出栏量 万只 1014.84 3.5 现代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43.95亿元,增长1.2%。新增高效农(渔)业18.5万亩,其中设施农(渔)业4.7万亩,八桥现代农业产业园、高邮鸭产业园被列入扬州农业亮点工程。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2.1万亩,推广新型水稻插秧机574台套,率先创成全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示范市。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87家,新创扬州市级以上“五好”合作经济组织47家;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45亿元、利税2.6亿元,分别增长20%、21%。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新增“三品”品牌52个,农产品检验检测和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完善。 农村面貌不断改观。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疏浚市、乡河道46条,整治村庄河塘460个,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200座、中小型沼气工程5处,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19029座,创成省级村庄整治示范村3个。完成灌区节水改造第九期工程,新、改建机电泵站80座,综合治理土地2.3万亩,完成圩堤加固等水利土方工程700万方。新创扬州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8个,72个经济薄弱村、2124户农户实现脱贫。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良好。全部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5.9%。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6家,总数126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14家,增加4家。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0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41.5%。 表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大米 吨 183858 17.1 小麦粉 吨 308860 -14.6 配混合饲料 吨 155375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