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都市统计局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严峻复杂形势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这一主题,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务实奋进,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向好态势,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向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谱写了科学发展新篇章。 一、综 合 经济高开稳走,持续向好,综合实力稳步攀升,调结构、促转型初见成效。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一产增加值36.28亿元,增长3.0%;二产增加值275.86亿元,增长16.5%;三产增加值173.51亿元,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09年的8.1:56.7:35.2调整为2010年的7.5:56.8:35.7。 “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农业提质扩量,高效农业长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加速发展;工业提速增效,经济转型与产业提升稳步进行,企业竞争力稳步增强;服务业提档升级,消费市场活跃,对外贸易回暖,财政金融运行有序,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市综合实力稳步攀升。连续十届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入选2010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和最具投资潜力“双百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列全省县级市第9位,被确定为全省首批10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 二、农业 全市农业持续向好发展。全年实现农林总产值6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农业发展方式快速转型。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97万亩。高效农业总面积达58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01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4.42万亩。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占耕地比重分别达55%、13.8%。全市建设百亩以上高效农业园区104个,新增高效农(渔)业连片园区面积5.47万亩,总面积达16万亩。现代蔬菜产业园区成为全省首批23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之一。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生态农业发展得以提速。全市新造林4.05万亩,其中成片造林2.5万亩,四旁植树200多万株,完善和改造农田林网10多万亩。建成14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我市再度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被表彰为“全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市”。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在市场需求回升和投资持续增长的双重作用下,全年工业经济呈现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显着提升的良好格局。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60.37亿元,增长32.6%,轻、重工业完成产值302.66亿元和1157.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7%和34.0%。 特钢生产加工、车船制造及配套件、机械电子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995.36亿元,增长33.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智能电网)业实现产值244.38亿元,增长34.3%;专用设备制造(环保机械、水泥机械)业实现产值143.43亿元,增长34.0%。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8.32亿元,增长32.5%;实现利税221.90亿元,增长42.4%;实现利润138.29亿元,增长39.0%。全社会用电量24.41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7.32亿千瓦时,分别去上年增长21.3%和22.9%。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企业竞争力显着提高。长青农化成功上市,江都建设、诚德钢管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英泰集团、恒远集团入围全省百家优秀民营企业,与惠普科技、美国PCC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组织百企与高校院所专题对接,实施合作项目56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1个。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453.26亿元,比上年增长39.6%。 建筑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全市完成建安总产值603亿元,增长35%;在手施工面积34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0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1.6%和7%;在册施工人数17.4万人,增长12.2%;创市级以上优质工程 118项,其中安装公司创国优工程1项,江建集团创参建国优银奖1项;江都建设位居全省建安企业综合实力20强前列。企业迈向多元化发展。全市骨干建安企业着力改变多年来以土建为主的经营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隆和春都两家钢结构企业承担了世博会场馆的建设任务;江都建设已有14项实用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被国家专利局授权并取得证书,省级研发中心获批,承建了日照市疏港高速公路并将承担中国农行北京总部大楼的装饰任务;恒远公司在原有机械安装施工的基础上接长产业链,新上水泥机械制造项目。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8.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工业投资225.09亿元,比上年增长2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0亿元,比上年增长33.3%。从投资种类来看,完成城镇规模以上项目投资14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农村规模以上项目投资10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房地产开发投资3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全面完成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所涉5镇红线、环评线内居住房拆迁任务。苏中江都机场建设如期开工,按国内支线机场标准设计,预计年旅客吞吐量达150万人次,总投资约16亿元。江六高速江都段扩容改建工程进展顺利。江海高速公路江都段新建工程如期建成通车。237省道江都段北延工程顺利进行,宁启铁路至328国道段顺利建成通车,其他段正按序时开展。沿江公路二期工程已完成部分原地表处理。邵伯三线船闸工程主线桥梁实现通车。西气东输南通支线江都段项目管道施工已经结束。中远、海螺码头有序推进,海昌2号泊位进入试投运阶段。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改造32条,累计达31.7公里,改造危桥9座。 道路、水路综合运输能力日益增强。水路货运量1414万吨,货运周转量56万吨公里,分别增长32%和 33%,江都港港口吞吐量达520万吨;公路货运量548万吨,货运周转量2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46%和50%。全年新增货车882辆,新增运力7986吨;新增水运企业5家,新增运力17万吨。目前,我市已形成1个园区(沿江港口物流园区)、3个中心(城东、城南和铁路货运站)的物流发展格局,全市拥有道路货运车辆5600多辆、2.8万余吨,水运船舶570多艘、35万余吨,运输从业人员近20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