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信息化取得新进展。2009年,保税区积极推动区内科技资源整合工作,搭建科技共享平台。开通科研资源网络平台,首批210套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信息已经发布,可为区内企业提供公共服务;20个开放实验室挂牌开放;电子信息、生物技术2个大型公共研发平台开始建设。 八、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2009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470吨,占全年允许排放量的13.6%;二氧化硫(SO2)排放量987.4吨,占全年允许排放量的78.4%;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7%,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100%,工业重复用水率90.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完成了噪声区划调整方案,编制完成《天津空港经济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并报环保部审查。加大环境监测频率和范围,全年对100多家重点排污单位和区域景观水、噪声、土壤和大气进行了监测,出具监测报告600余份;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管理,对46家共计156台已安装在线监测装置进行普查,目前安装率国控源达到100%、市控源达到81.7%,初步构建了区域环境监察和监测预警体系;2009年5月12日,空港经济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 节能减排有力推进。2009年,保税区企业各类能源消耗合计251.2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26.8万吨、电力37.7亿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512公斤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7%。其中,工业652公斤标准煤,建筑业750公斤标准煤,物流业1614公斤标准煤,贸易业113公斤标准煤。结合区域实际,制定了《天津保税区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天津保税区重点用能单位考核管理办法》;修改并实施了《天津保税区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年安排392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污水原位再生设施建设、用能设备改造、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ISO14001、清洁生产、能源审计等16个节能减排项目,撬动企业投入4360万元。区内16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33家工业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蓝领公寓、白领公寓、邻里中心、中远地产、圣光假日酒店等项目采用了深层地热能梯级利用技术,年节约6600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5180吨;阿尔斯通2兆瓦屋顶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始建设;中水厂已形成1.5万吨/天的生产能力,金威啤酒、九三集团、圣光酒店、航空机电等公司分别建成了污水原位再生设施,年节约自来水近140万吨。 九、劳动就业 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末,保税区共有从业人员14.9万人,当年新增就业人员0.8万人。其中外资企业从业人员5.9万人,比去年增长11.8%。全年全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月劳动报酬3417元,比上年增长6.9%。及时研究出台《服务企业发展六项措施》、《企业职工培训补贴实施办法》等制度规定,认真做好受金融危机影响困难企业的认定工作,中远散货、天汽模、中集公司等241家企业获得扶持资金1502万元,覆盖员工10849人,稳定岗位4840个。 人才高地建设显着提升。修改完善《天津港保税区吸引高级人才的规定》,建立了网上招聘、专场招聘和直接招聘“三位一体”的公共人才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人才入区奖励政策,全年对67名高级人才奖励300多万元。截至2009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人才超过3万人。其中,院士1名、学术带头人47人、长江学者2名、“131”工程创新型人才2名。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积极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和青年见习基地建设。全年新成立博士后工作站5家,目前已有工作站13家;积极组织申办“青年见习基地”,目前全区已有32家,现有实习人员1346人。 劳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保税区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全年成功调解争议案件700余起。在全市率先建立兼职仲裁员队伍,聘请19名兼职仲裁员,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73件,审理审结338件。工伤登记备案858件,完成认定735件,撤销认定49件,待认定74件。受理并完成劳动能力鉴定290例。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保税区新增参保单位290户,全区累计投保单位数达到2850户。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类险种社会征缴总量达到7.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基本养老保险5.82亿元,增长25.7%;医疗保险2.67亿元,增长29.9%;工伤保险0.14亿元,增长27.4%;失业保险0.7亿元,增长20.5%;生育险0.16亿元,增长27.7%。截至2009年末,五类险种结算人数分别达到7.36万人、8.55万人、8.45万人、7.86万人、7.28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7144人、10463人、9921人、6936人、6992人。其中,农民工先行参加工伤医疗保险达到12020人。 全年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累计注资5046万元。为4060人次支付门急诊和门诊特殊病医疗费用444.1万元;为934人次支付工伤保险446.9万元;为2557人次支付生育保险1024万元;共向1300名失业人员支付失业待遇392万元;向5359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982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