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6-22 北京市平谷区统计局

教育:坚持“六个一”(即:选好每一位校长,办好每一所学校,选好每一位班主任,办好每一个班,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办学目标,强化教师和校长队伍管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分析、通报、奖励等机制,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稳步推进。高考本科上线率、总上线率和录取率分别达到41.2%、96.7%和85.6%,三创历史新高。学校教育布局调整步伐加快,撤并中小学校10所。完成中小学操场改造7个,15所学校达到新颁办学标准。

文化: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国际桃花节和第十九届农民艺术节。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村村月月有演出”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红歌会”、“桃花大舞台”、“同一首歌闹元宵”、“大众健身舞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年农村电影放映2.3万场次,送戏下乡3600场次,送书下乡6万册。区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丫髻山庙会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卫生: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爆发疫情和重症病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进一步完善,24家医院和86个社区服务站推行随诊随报制度。区医院病房楼工程主体完工。

体育: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组织第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篮球联赛等体育活动,举办区、镇、村三级运动会和体育赛事459场。国内首条国际标准徒步大道落户平谷。竞技体育再创佳绩,获得市级以上金牌8枚。

四、城乡建设与管理

发展规划:规划编制取得成效。所有乡镇域规划、村庄规划和新城10个街区控规深化方案编制完成,实现了区、镇、村三级规划全覆盖。金海湖景区和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审待批。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平关路改建、胡黑路南延等4条道路工程基本竣工,京平高速马坊、夏各庄联络线等8条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兴谷集中供热站建成运行,滨河集中供热站进入调试阶段。金海湖和马坊消防站建设进展顺利。天然气长输管道一期工程竣工。110千伏盘峰变电站完成改造,110千伏金海湖变电站开工建设。

全区公路总长度年末达到1564.1公里。其中:市级道路197.5公里;区级公路329.2公里;乡级公路576.6公里。全区共有公路桥梁236座、9044.5延米,隧道2处、795.4延米。

城市管理:城镇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召开第一次社会建设大会,圆满完成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正式启动,成立一批社区服务站,6个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林荫家园、怡馨家园分别获得“首都花园式社区”和“北京市优秀管理居住小区”称号。新建和改建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安装座椅300套。进一步完善城乡公交系统,新购置公交车40部,缓解了百姓乘车难问题。

乡村管理:农村发展条件日益完善。“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硬化街坊路180万平方米,完成垃圾分类处理177个村,改厕9000座,新建公厕190座,实施了10个民俗村污水治理工程。

新民居建设:多种模式的新民居建设分批分期推进,黑水湾民俗接待区对外营业,井峪、向阳村、将军关二期工程主体完工,罗汉石一期、张家台、东四道岭、大东沟等村庄改造进展顺利。

五、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居民收入

人口计生:大力开展“婚育文明靓桃乡,幸福家庭促和谐”活动,新建和完善人口文化园地317个,80个村和社区达到婚育文明标准。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计生率达到96.0%。年内全区出生人口3025人,人口出生率为7.61‰,新出生男女比例52:48。年内全区死亡2957人,死亡率为7.44‰。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2.7万人,全区户籍人口39.8万人。

就业和社会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长抓不懈。完善区、镇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健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城乡“手拉手”就业协作,多渠道扩大就业,推荐劳动力成功就业1.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培训840人、绿色证书培训2000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稳步增强。认真落实国家和市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政策措施,确保了全区企业未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8万人,参保率达到95.2%;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1.5万人,参合率达到99.3%。

民政:为无保障老人发放福利养老金1.3亿元,为残疾人和低保人员发放各类补助近7000万元。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老年人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发放优待卡3.3万张。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区”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00户。积极开展“连民心”活动,全区1850名科级以上干部帮扶困难群众款物价值近48.2万元。

城乡居民收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7元,同比增长8.0%;人均消费性支出13513元,同比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10872元,同比增长1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26元,同比增长20.5%。

六、资源与环境

环境保护: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控制措施,加强机动车尾气和施工工地扬尘监管,拆除了一批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1590辆,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极天数完成率达到81.6%,创造有监测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

节能减排:继续推广新能源利用,建成太阳能浴室22处,安装太阳能路灯2000盏,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万平方米、农村住宅节能改造300户。发展节水灌溉2万亩。2009年全区万元GDP能耗0.877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2%,我区被市政府评为节能目标考核“超额完成”等级。完成全国首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城区医院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关闭2家化工企业,对60个规模猪厂进行了粪污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生态建设:颁布了《平谷区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平谷新城环境整治规划》,为有序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完成造林1.75万亩,绿化公路河道30公里。治理清洁小流域80平方公里,建设雨洪利用工程30处。积极开展迎国庆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创建5个市级环境优美镇、65个文明生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