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平谷区发展外部环境最严峻、面临困难最多、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是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境中迎难而上,最终取得显着成绩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主题,牢固树立“生态立区”理念,大力实施“三产带动”、“工业强区、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0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1.2亿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7.0亿元,同比增长30.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8.8亿元,同比增长19.5%。按全区常住人口计算,2009年人均GDP为25055元,比上年的20497元增长22.2%。 财政收支:财政实力显着增强。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5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40.4%。完成财政支出53.4亿元,同比增长55.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9.8亿元,同比增长59.5%。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6.7亿元,同比增长29.0%;医疗卫生支出3.0亿元,同比增长30.5%。 税收总额:全区完成税收总额32.8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国税税收合计11.8亿元,同比增长25.2%;地税税收合计21.0亿元,同比增长19.9%。全区三大税种完成情况:增值税8.0亿元,同比增长19.3%;营业税8.4亿元,同比增长7.2%;企业所得税8.6亿元,同比增长190.4%。 固定资产投资: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区内固定资产投资(经营地)70.6亿元,同比增长36.0%。 二、地区主要产业 农林牧渔业: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发挥龙头企业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正大蛋鸡项目开工建设,峪口禽业5个蛋种鸡养殖基地基本建成。完成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动物疫病诊断、检测和防控水平保持全市一流。大桃增甜工程取得实效,特色果品面积继续扩大,实现果品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27%。发展设施蔬菜1400亩。着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评价指标体系,累计发展合作社413家,带动农户2.2万户,占全区总农户的27.6%。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4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2.3%;畜牧业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1.8%。 全区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8.3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5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粮食产量7.6万吨,同比下降5.3%;蔬菜总产量28.0万吨,同比增长0.2%;干鲜果总产量35.5万吨,同比持平;出栏家禽680万只,同比增长10.8%;出栏生猪33.6万头,同比增长0.9%;鲜蛋产量2.7万吨,同比增长8.5%;成鱼捕捞量1.4万吨,同比下降0.2%。 工业: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同比增长50.8%。完成工业总产值156.6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48.9亿元,同比增长14.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5亿元,同比下降22.4%;个体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2亿元,同比下降10.6%。全区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69.2亿元,同比增长11.7%。 兴谷开发区支柱作用更加突出,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一批韩资汽配企业增资扩建,国际食品工业园加速建设。北京市绿色能源产业基地正式挂牌,总投资9.5亿元的中锦阳非晶硅薄膜太阳能一期项目实现年内开工、年内投产,清大天达、坎普尔等项目开工建设,一年之内新能源产业快速成长为我区工业领域的新生力量。电控和普析科技园建设步伐加快。东高村镇被评为“中国提琴产业基地”。品牌建设取得实效,4家企业产品被认定为北京市着名商标。 建筑业:全区按经营地统计的资质建筑业企业10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0亿元,同比降低12.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2.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4.5万平方米,实现竣工产值26.5亿元。紫贵庄园、渔阳公馆等住宅小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夏各庄新城回迁小区、金海湖特色城镇中心区、岳各庄旧村改造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马坊城建区北区进入拆迁阶段。 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业:全区共有限上交通运输企业24家,从业人员11078人。其中:道路货物运输11家,公共电汽车客运1家,出租车客运6家。 邮政事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区共有邮政局所22处,信筒信箱286个,邮政业务总量3706万元,全年订销杂志39.7万份,订销报纸1151万份,业务收入3105万元。 全区共有电信局所143处,固定电话用户(交换机实占容量)13.7万户,覆盖全区18个乡镇街道,电话普及率达到32.1部/百人。 批发零售业:商业市场不断繁荣。认真落实家电、汽车和摩托车下乡政策,广大群众得到了较大实惠。北大市场完成改造,西寺渠和胜利街综合市场投入使用,建成便民菜店20个,新增农村连锁便利店41家,商业便民设施更加完善。“平谷大集进京城”活动获得良好反响,我区特色农副产品广受欢迎。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不含连锁门店零售额32.0亿元,同比增长15.5%。按商品用途划分:吃类商品零售额15.1亿元;穿类商品零售额5.0亿元;用类商品零售额15.5亿元;烧类商品零售额7.7亿元。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8亿元;餐饮业零售额3.6亿元;住宿业零售额8686万元;其他783万元。 旅游业:丫髻山、大峡谷分别晋升为3A和4A级景区,千佛崖景区对外开放,渔阳国际休闲俱乐部建成营业。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积极打造精品村和示范户,新发展市级接待户100家。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8.5%;旅游接待人次826万人次,同比增长8.4%。 金融业:全区各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32.0亿元,同比增长37.3%;贷款余额104.2亿元,同比增长29.6%。全区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9.1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城镇居民储蓄82.1亿元,同比增长35.2%;农村储蓄37.0亿元,同比增长10.2%。 三、社会事业 科技: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0个。积极支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和推广,普析通用公司成为北京市食品安全检测、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型企业服务力度,15家企业纳入市科委重点支持项目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请国家专利90项,建成市级创新型科普社区2个。创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工作通过科技部考核。信息化工作继续向农村延伸,农户电脑普及率达到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