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河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医疗、低保等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6.17万人,共发放养老保险金6714万元;参加失业保险1.13万人,发放失业金115万元;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31100人,其中职工医保16013人,居民医保82987人,学生医保32100人,发放保险金5228万元,其中职工2929万元,居民1667万元,学生632万元;年末登记失业人员1287人,登记失业率2.2%。享受低保人数8481人,发放保障金1379万元,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应保尽保。 四、社会事业 外来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全区年末户籍总人口23.14万人,比上年增加0.13万人;经济分配人口9.63万人;流动人口6.41万人(不含区内流动);常住人口为31.5万人,常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9758人。在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11.64万人,女性人口11.5万人,性别比为101.2(女性=100)。全区年末户籍总户数8.15万户,户均人口2.85人,全年出生人口2767人,人口出生率11.99‰,死亡人口896人,人口死亡率3.88‰,人口自然增长1871人,自然增长率为8.11‰。 计划生育工作全。覆盖全区共有育龄妇女52708人,已婚育龄妇女37657人,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妇女31325人,全区计划生育管辖区域内出生人口1263人,其中计划外出生1人,计划生育率99.9%。应落实措施29843人,已落实措施29826人,落实措施率99.9%。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R&D经费支出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1%,专利申请受理442件,申请授权139件。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87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848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淮中教育集团清河中学通过省四星级高中验收,淮中教育集团清河开明中学、师院附小新区实验学校建成招生,清河实验中学、清江浦中学、白鹭湖学校改扩建工程启动建设。全区共有中学6所,小学9所;全年中学毕业生人数为2646人,小学毕业生人数4040人;全年中学招生人数为2791人,小学招生人数1980人;中学在校学生人数8967人,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1053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672人,小学专任教师65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全区拥有幼儿园21个,在园幼儿总数10946人。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长荣大剧院等“六馆一院一中心”全面建成,清河开明中学、淮安首家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夕阳红文化广场等投入使用。全区共有文化站7个,剧场、文化馆各1个。全年共举办展览28次,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17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05次,培训人数1720人次,馆藏书籍88520册。 公共卫生事业全面推进。淮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市一院新区分院主体建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扎实开展,“世代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全区年末拥有区属卫生医疗机构35个,其中: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179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93人,注册护理师、护士56人。个体开业诊所51个,个体诊所从业人员138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婴儿死亡率0.89‰。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环境显着改善。实行旧城改造重心下移,激发街道积极性,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拆迁、惠民拆迁、和谐拆迁”,雨润、茂业、颐高数码等地块创造了淮安拆迁新速度,拆迁经验获国家住建部肯定。十排房、越河小区等一批老旧小区成功改造,百姓居住条件显着改善。圆满完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任务,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施淮海北路等29条主次干道景观提升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占产值比下降,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占全年88%,水质达标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