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皋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8-26 南通市如皋市统计局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以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为主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保持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初步核算,并经南通市统计局评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3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44.85亿元,增长16.1%,其中,工业增加值207.59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144.80亿元,增长1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577元。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9.6:56.8:33.6。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8.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5,即物价总水平比上年增长3.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4.0%。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59亿元,增长10.89%。其中,农业产值40.06亿元,增长18.52%;林业产值0.18亿元,增长3.99%;牧业产值22.09亿元,增长0.18%;渔业产值3.71亿元,增长7.5%;农业服务业产值2.55元,增长7.14%。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0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22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2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1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0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4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1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年粮食产量69.63万吨,比上年增产2.91%;棉花产量264吨,下降20%;油料产量3.99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产量48.5万吨,增长40.5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8.08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101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102台;拥有联合收割机1376台,其中自走式收割机1372台;稻麦联合收割机1372台;全市农机化投入6044万元,其中用于农业机械购置的达4026万元;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33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07.59亿元,增长16.2%。2010年末,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156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8.61亿元,增长29.23%;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210.9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1.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5.53亿元,增长51.1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9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72.87亿元,增长27.6%;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58.71亿元,增长37.55%;工业产品销售率99.70%,上升0.65个百分点。2010年末销售收入20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723家,实现产值948.0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3.44亿元。规模工业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1.21万吨标准煤,比去年上升27.1%;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11吨标准煤,下降2.9%。重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3.88万吨标准煤、比去年上升34.1%,万元产值能耗0.12吨标准煤、同上年持平;轻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33万吨标准煤、上升9.5%,万元产值能耗0.09吨标准煤、下降11.8%。

建筑业蓬勃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26亿元,增长15.4%。全市建筑队伍人数15.5万人,建筑队伍遍及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末境外劳务人员近千人。全年建筑企业承建施工面积60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8%。承建高层建筑2264栋。全年建筑企业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27项,其中扬子杯优质工程14项。市六建集团获得境内、境外鲁班奖各一项,市江中集团连续三年拿了鲁班奖。年末,全市拥有特级资质建筑企业2家,一级资质建筑企业20家。拥有一级建造师400人,二级建造师929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投资234.48亿元,增长22.4%,规模以上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92.55%,比上年增2.65个百分点。全社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8.17亿元,增长15.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8.22%。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83.34亿元,增长19.6%,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72.37%。第三产业投资51.06亿元,增长36.3%,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21.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29亿元,增长28.98%;房屋施工面积335.7万平方米,增长31.1%,其中,施工住宅266.28万平方米,增长28.03%;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5.83万平方米,增长8.31%,商品房屋销售额24.29亿元,增长20.43%。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2.67亿元,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34亿元,增长16.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6.74亿元,增长18.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27亿元,增长24.7%。

年末,全市拥有营销额超亿元的市场12个,全年市场成交额达185亿元,增长21.7%。

六、开放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全年新批外资投资项目78个,其中增资项目13个。继九鼎新材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后,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又在香港成功上市,首期募集资金140亿港元,为我市利用外资拓宽了新的路径。全年完成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5.05亿美元,下降4.5%;实际到账外资9.25亿美元,增长50.4%;外经贸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9.31亿美元,增长25.3%,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0.05亿美元,增长0.9%,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7家;出口贸易总值中,机电产品出口2.24亿美元,下降3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92亿美元,增长75.3%;农产品出口0.78亿美元,增长9.2%。

年末与我市建立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35个。

全年完成对外劳务营业额2.01亿美元,增长64.1%,当年新派对外劳务人员3026人,年末在外人员9012人。

七、交通、邮电和电力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9.93亿元,比去年增长16.3%,全年公路货运量2187吨,比去年增长9.0%;公路客运量1178万人次,比去年增长8.9%。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入16.8亿元,比去年增长6.3%,建成农村集体居住点道路112公里,完成农村等级公里提升30公里,改造危桥114座。

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04亿元,增长27.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0.4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3.6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6.8万户。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80万户,互联网用户12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