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三台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3 绵阳市三台县统计局

房地产开发投资减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3亿元,比上年减少23.1%。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随着我县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县的零售额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县以下的零售额2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旅游业发展较好。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5%,接待旅游者144.23万人次。全县有星级饭店5个,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49个。

六、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引进项目46个(按市政府规定口径,即市以外,50万元以上);到位资金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年末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42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53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43098万人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10187万吨公里。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204件(按一般程序口径统计),死亡50人,损失额达66万元。

邮政电信业发展较快。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60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6220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5.6万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1.6万户,农村住宅电话8.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4.2万户,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9598户。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28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42万元,比上年增长14.3%;上划中央“两税”收入6270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8918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6264万元,基金预算支出2916万元。

银行存货差持续扩大。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10亿元,比年初增加10.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80亿元,比年初增加7.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41亿元,比年初增加3.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6%。全县金融机构存贷差达36.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26亿元,增长24.7%。存款中,居民储蓄存款占83.4%,企业存款占9.4%,农业存款1.1%。贷款中,短期工业贷款占7.6%,短期商业贷款占16.5%,农业贷款占31.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成果显着。年末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530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513人;有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103个;落实攻关计划项目2项;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5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7亿元。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小学校321所,在校学生10.78万人,专任教师399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普通中学校99所,在校学生8.89万人,专任教师428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7419人,专任教师363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4.9%,高中升学率为56.4%。2006年我县普通高校报考人数为6968人,本科硬上线人数3927人,比上年增长16.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3万册,镇乡都建立了广播站,广播、有线电视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0.32万户,城区有线电视用户3.88万户。

卫生环境逐步好转。年末全县有医院、卫生院69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739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563人,其中医师747人,注册护士470人。

体育精神深入人心。全县有体育馆2个,全年举办、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多次,既培育了全民参与体育的热情,又宣传了体育竞技精神,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整体素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赛事,获省第二名1次,第三名4次,获市第一名8次,第二名8次,第三名1次。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11960元,比上年增长10.3%。在岗职工年平均劳动报酬12086元,比上年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38元,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72元,比上年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73元,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80元,比上年增长3.7%。

社会保障能力增强。截止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9%。失业保险参保20513人,发放失业保险金95万元。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7879人,保费收入8741万元,发放保险金11118万元。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0343人。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47个。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2205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166人。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改善。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14.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81平方公里,县城有垃圾处理站3个。全县森林面积77333公顷,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709万元。

十三、人口

人口数量略有增加。年末,全县总人口1461492人,比上年末增加3771人,增长0.26%。其中:男性768148人,女性693344人,男女性别比为:110.8:100;农业人口1282467人,非农业人口179025人;当年出生15218人,当年死亡5538人。人口出生率为10.4‰,人口死亡率为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计划生育率为92.11%。

注:1、《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三台县2006年统计年鉴》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分产业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

3、农业产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行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