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三台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23 绵阳市三台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开放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战略和“三个30万”农村人口转移工程,努力推进“项目年”重点工程建设,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70.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0%。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8.70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1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0:25:35,呈一、三、二的结构。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5848元。

物价总水平略有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5,比上年上涨2.5%,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9.6,比上年下跌0.4%。工业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类价格指数为103.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6.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农业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三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增速慢;四是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定发展。2006年,虽然遭受严重的旱灾,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县上下一心加强秋种秋养弥补大春减产损失,使全年农村经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除粮油有所减产外,畜牧、水产和林业都有较快的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4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农业产值20.15亿元,增长4.9%;林业产值2.00亿元,增长10.2%;牧业产值22.58亿元,增长11.4%;渔业产值1.90亿元,增长1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0亿元,增长10.2%。农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19.2%,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

主要农作物产量因灾减产。2006年,由于我县遭受了严重旱灾,全年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6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667公顷,全县林业用地面积79786公顷,森林覆盖率29.6%,全年收获油桐籽1261吨,棕片612吨,核桃1725吨。

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牧业克服旱灾影响,加强秋养,结构不断优化,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渔业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合理调整水产品品种结构,促进了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6万吨,比上年增长6.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实有水利工程9730处,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61924万立方米;年末实有耕地面积77654公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54695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4163公顷;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28.8万千瓦。

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年末农村从业人员79.4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40.7万人,比上年减少5.8%;从事二、三产业38.7万人,比上年增长1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产值快速增长。2006年,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企业改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善企业投资软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达到63户,比上年新增9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实现工业增加值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1.5%。规模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8.2%,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

产销衔接良好。实现销售产值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产销率92.0%,与上年持平。

轻工业占主导地位。实现轻工业产值14.1亿元,比上年增长36.9%;重工业产值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0%;轻、重工业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66.7%和33.3%。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在16个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2个,占75%。

效益显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8%。55户企业(未含年末新增企业)中,亏损企业13户,亏损面达23.6%,亏损企业亏损额1060万元,比上年下降38.7%;盈利企业42户,盈利企业盈利额4125万元,比上年下降2.4%;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3065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119.3,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能耗降低。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47吨/万元,比上年下降26.6%。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企业18户,建筑业从业人员10220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房屋施工面积55.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5万平方米。建筑业对GDP的贡献率为8.5%,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基建投资成倍增长。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6808万元,电力行业完成投资11900万元,交通完成投资12372万元,教育完成投资3033万元,卫生完成投资3229万元。年初确定重点基建项目36个,开工26个,完成投资4.83亿元。

更新改造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乙醇生产线、印染生产线、京冶轴承、古杉油脂、固锐公司、堃山矿业、上海梅林等一批工业技改项目的开工建设,为三台工业长期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