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丰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05 宜春市丰城市统计局

工业投资比重继续加大。在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全年工业投资106.90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工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为67.7%。

房地产开发持续增长。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50.7%。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8.63亿元,增长7.4%;房屋施工面积134.59万平方米,下降3.7%;房屋竣工面积49.10万平方米,增长27.5%,商品房销售面积56.14万平方米,销售额13.95亿元,经济适用房销售面积5.27万平方米,下降16.7%。

五、贸易和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5.85亿元,增长22.8%;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2.73亿元,增长9.9%。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4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8%;住宿和餐饮业完成8.02亿元,增长20.7%。

外贸出口强劲增长。2010年,我市外贸外贸强劲增长,实现外贸出口额54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2%。

招商引资成绩显着。在这一年里,我市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成果丰硕。2010年共新签协议(合同)206个,比上年增加16个,客商协议投资149.00亿元。全年引进外资工业项目5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4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8%;引进市外境内项目195个,其中工业项目181个;实际引进市外境内资金34.43亿元,增长17.9%,其中工业项目33.21亿元,占引进市外资金的96.5%,增长18.6%。到2010年末,全市共有外资注册企业34家,比上年增加5家,增长17.2%,外资企业年末就业人数4500人,比上年增加700人,增长18.4%。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随着经济整体高速发展,物流量不断增大。2010年全市(除铁路系统)实现货物运输量2488万吨,比上年增长15.4%,在货运量中,水路货运量1642万吨,增长17.8%;公路货运量846万吨,增长11.0%。全市货运周转量297526万吨公里,下降3.5%。水路货运周转量256946万吨公里,下降5.6%;公路货运周转量40580万吨公里,增长11.8%。全年公路客运量8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6%,客运周转量31350万人公里,增长16.1%。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2010年我市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150万元,比上年增长3.7%。2010年末,我市电话装机容量达18.4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95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2.98万户,农村用户8.97万户;全市住宅电话达到10.84万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2.23万户,农村住宅电话8.61万户。电信移动电话用户为5.13万户,增长59.3%。电信互联网终端总用户3.34万户,增长16.8%。移动电话用户35.47万户,增长12.0%。全市通电话的行政村551个。2010年,我市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1部,比上年增加了1部。我市邮路总条数3条,邮路总长度417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3499公里。邮政部门全年发行各类报刊52656份,增长2.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7.55亿元。比上年增收6.68亿元,增长32.0%,其中中央收入9.62亿元,增长26.8%;地方收入17.86亿元,增长38.4%。在地方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8.03亿元,增长35.1%;企业所得税0.79亿元,增长29.3%;其他收入2.69亿元,增长30.4%。在财政总收入中,乡镇(街道)财政收入共完成14.56亿元,增长41.0%。乡级财政总收入占全市财政总收入52.8%,比上年上升3.3个百分点。所有乡镇(街道)财政收入均超千万,其中超亿元的5个,比上年增加1个,5000万元至亿元的5个,比上年增加3个。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教育类8.24亿元,增长26.4%,医疗卫生类支出3.56亿元,增长25.0%,住房保障支出1.01亿元,增长139.4%。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8.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3%,其中企业存款32.33亿元,增长27.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8.28亿元,增长21.2%;农业存款3.12亿元,增长13.5%。年末贷款余额119.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15亿元,增长3.6%;中长期贷款余额66.38亿元,增长29.2%。各项贷款余额中,个人贷款15.48亿元,增长27.6%。

保险业务迅猛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0308万元,增长23.6%,其中财产险类保费收入5610万元,比上年增长48.2%;人身险、寿险类保费收入14698万元,增长16.2%。全年保险理赔及给付支出3170万元,增长31.3%,其中财产险类理赔及给付2476万元,比上年增长39.7%;人身险、寿险类理赔及给付694万元,增长8.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我市教育继续深化改革,调整教学网点,充分挖掘和利用师资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到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485所,增长3.9%,其中普通中学49所,职业中学4所,小学432所。各类在校学生(不含幼儿园及成人教育)24.07万人,比上年增加0.22万人,增长0.9%,其中高中在校生1.92万人,减少0.12万人;初中在校生人数6.93万人,增加0.57万人;职中在校生0.95万人,增加0.12万人;小学在校生14.27万人,减少0.34万人。2010年,我市万人在校生人数为2026人,比上年增长3.1%。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1.30万人,比上年增加0.02万人。其中普通中学0.47万人,增加0.01万人;小学0.66万人,增加0.01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9.0%,比上年提高1.0点。

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0%,小学升学率为100.0%,参加2010季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人数9400人,比上年增加241人,增长2.6%,被各类高等院校录取的考生人数6030人,其中二本以上的人数为2395人,比上年增加381人,增长18.9%。

科技队伍基本稳定。2010年末,我市市属单位共有技术人员1.32万人,下降3.1%,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6062人,增长4.5%,农业技术人员115人,卫生技术人员2520人。

科技成果有所增加。2010年,全市共完成科研项目48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完成省地级科技项目45个,通过上级鉴定验收的有40个;全年科技项目新增产值4.00亿元,新增利税1.30亿元,分别增长25.0%和23.8%。科技项目获设区市以上科技成果奖1个,全年科技项目经费300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文化事业机构6个,全年共创作各类剧目3个,演出210场次。电影放映单位25个,放映电影7980场次,与上年持平,观众人数达198万人次。全年共发表各种文艺作品216件,增长12.5%,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63件,增长34.0%。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14.2万册,增长2.2%。全市共有乡级广播电视站30个,卫星地面接收站5个。有线广播电视网建设总投资6925万元,覆盖全市32个乡镇。有线电视已开通节目42套。其中自办节目2套。年未实有采编人员29人,其中记者22人。市电视台自办节目栏数6个,总播出时间2872小时。自行采编并选送地级以上广电台的节目共800条,被上级台采播的有346条。年末实有有线电视用户7.70万户,增长31.1%,其中农村用户5.17万户,增长44.0%,市区用户2.53万户,增长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