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干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2010年,县城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完成了滨江大道、青铜文化公园、龙山公园、城东大道等重点项目的修建性详规;实施了一批市政重点工程,城南新区道路网架进一步完善,经济服务中心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县城区“白改黑”工程全面竣工,玻璃灯饰交易市场、青铜文化公园、日供水5万吨自来水厂、“三馆二台”大楼、公安科技大楼、城南汽车站等重点工程建设相继开工在建。 五、国内贸易和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117万元,增长18.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9773万元,增长15.6%;农村零售额73344万元,增长2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31961万元,增长17.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728万元,增长18.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428万元,增长23.0%。 开放型经济再创新高。2010年,全县上下抓住列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有利机遇,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立项争资成效显着。全年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17个,引进内资13亿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3781万美元,增长45.3%。特别是先后引进广东闽清商会、广东江西商会中山分会分别投资30亿元建设闽清工业园和中山工业园,开创了我县产业整体对接招商的先河。外贸出口总额达5733万美元,增长120.3%,总量和增幅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争取上级各类资金5.8亿元,其中项目建设资金2.5亿元,分别增长7.4%和8.7%;生态工业园、生态能源县、农村节能示范县、盐化工业城污水处理厂、昌吉赣高铁新干过境设站等10余个项目进入国家、省投资计划笼子,盐化工业城已正式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省级重点产业基地,箱包产业基地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和“返乡创业”工程,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2010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57318万元,可比增长19.2%,比同期GDP增速快了5.2个百分点。新增私营企业190户,私营企业总数达135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275户,个体工商户达11667户;新增车辆502辆,累计达2793辆,新增货运吨位5889吨,总吨位达2.5万吨,共上缴税收4003万元,同比增长213.2%。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59万人,增长3.2%。旅客周转量8194万人公里,增长2.3%;公路货运量563万吨,增长8.5%。货物周转量63371万吨公里,增长7.9%;水运货运量1146.5万吨,增长26.2%。货物周转量47455万吨公里,下降48.2%;铁路客运量36.5万人,增长3.4%。旅客周转量6340万人公里,增长8.4%;铁路货物发送量101.6万吨,增长3.9%。周转量37127万吨公里,增长3.9%。 邮电通信能力平稳增长。2010年,全县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总量10906万元,增长2.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77万元,下降了22.5%;电信业务总量1970万元,增长1.0%;移动业务总量6025万元,增长18.1%;联通业务总量434万元,增长6.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28515户,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8.7部。移动电话用户141970户,增长18.7%,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43.2部;互联网宽带用户12017户,增长47.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连续突破5亿元和6亿元两个大关,达到61102万元,增长34.6%;净增15704万元,净增额为历史之最。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995万元,增长50.2%。其中,工商税收20615万元,增长47.6%;农业税和耕地占用税6207万元,增长161.0%;其他各项收入12173万元,增长26.5%。全年财政支出110705万元,增长28.7%。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工程和重点支出倾斜。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014万元,增长12.3%;教育支出20665万元,增长23.8%;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0913万元,下降10.7%;医疗卫生支出11231万元,增长34.3%;农林水事务支出23241万元,增长22.5%。 金融信贷运行平稳。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7547万元,比年初增加115578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54424万元,比年初增加64183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中定期储蓄余额256237万元,比年初增加29773万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98187万元,比年初增加34410万元。2010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9752万元,比年初增长60681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27817万元,比年初增加35733万元;中长期贷款161936万元,比年初增加25267万元。存贷差高达367795万元,存贷比仅为44.1%,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080万元,增长23.6%。其中,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848万元,增长41.7%;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561万元,增长7.2%;各项赔付支出5715.2万元,增长15.6%。其中,财产保险公司赔款1786万元,增长14.4%;人寿保险公司业务支出2422万元,增长1.1%。 八、科教、文体和卫生 科教事业不断发展。2010年末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77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数2224人,比上年增加了217人。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县共组织申报、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4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全省前列。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县现有普通中学17所,职业中学5所,小学44所,教学点54个,幼儿园135所。在校生普通中学18747人,职业中学1551人,小学26650人,幼儿园10257人。专任教师普通中学1314人,职业中学67人,小学1167人,幼儿园312人。2010年全县高考本科线录取1089人,其中二本以上上线人数690人、上线率23.7%,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初中毕业升学率85.48%;初中和小学入学率分别为99.9%、100.0%。 文体事业日益繁荣。2010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1个,文化馆(站)18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站)1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3万册。民间特色艺术得到挖掘和弘扬,新干剪纸、陶母教子两个项目成功列入全国和全省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农村广播恢复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稳步推进,全县有线电视行政村覆盖率达98%以上。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举办运动竞赛会73次,其中各级学校组织的有61次。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4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农医局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05人,其中医生354人,护师、护士272人。卫生机构病床655张,每千人口拥有2.02张。医疗卫生工作更加强化,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开工在建,界埠乡等4所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全面达标,城乡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7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了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