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干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9-04 吉安市新干县统计局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2010年,全县出生人口4549人,出生率为14.0‰;死亡人口1599人,死亡率为4.9‰;全年净增人口29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2826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0257人,农业人口258012人。全县已婚育龄妇女68455人,采取节育措施64168人,节育率93.74%,计划生育率75.03%,人口计生工作取得实效,保持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红旗县荣誉,荣获“全国计划生育示范县”称号。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4197元,增长18.9%。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158.7元,人均增加636元,增长11.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5.44亿元,净增6.4亿元,人均存款居全市前列。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0%,比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象征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57.9平方米,人均比上年增加6.51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我县“四城同创”活动的深入开展,亮化工程改造、绿化工程提升、单位庭院美化同步推进,县城面貌明显改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09公顷,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45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为4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0%,用水、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8.35%和89.41%,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1.2平方米。新农村建设势头强劲,继续开展了“百村改造”工程,全年投入建设资金6435万元,硬化道路303公里,完成改水、改厕3097户;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涌现了荷浦南头陈家村、麦斜镇村联动点、溧江皮家、潭丘湖头等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荣获“全省清洁工程试点工作先进县”称号。

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坚持新增财力向改善民生倾斜,全年民生工程投入3.1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480万元,同比增加800多万元,重点解决了就业、养老、低保、医疗、教育、住房、扶贫等问题,民生保障取得重大进步。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有效实施,共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2459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270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发放规范,共有1.82万名群众享受低保救助金2722万元,年末“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85818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7万人,参合率为98.6%;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群众救助面进一步扩大。全年社会救助人数为20024人,共发放救助资金2860.6万元。其中,城镇共有7673人享受了城市低保,农村共有12351人享受定期救济。全县医疗救助总人次数达27273人次,其中农村医疗救助11842人次,城市医疗救助15431人次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深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乡镇敬老院设施齐全,“五保”供养条件大为改善。年末全县福利院、敬老院19个,供养人数13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