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浦城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事业平稳增长。全县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136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67万元,增长25.03%;人寿险保费收入11681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财产险赔款支出1234万元,比上年增长111.3%,赔付率62.0%,比上年上升19.93个百分点。人寿险赔款支出395.85万元,比上年下降6.72%,满期给付1063.72万元,比上年下降17.1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28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3所,普通高中7所,初中17所,小学201所。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055人,下降33.48%;普通高中招生1832人,增长4.21%,在校生5513人,下降9.36%;初中招生4914人,在校生14998人;小学招生4148人,在校生26285人。全县幼儿园35所,在园幼儿12166人;全县各级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50人。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新进展。组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10项,被省、市立项6项,争取项目扶持资金173万元。其中浦城县绿康生化有限公司“生物化工产业废弃物治理与再生利用”项目已被列入省科技重大专项,争取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组织实施推广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开发项目42项,完成科技成果登记4项,我县新核准成立了2家民营科技企业,具体是“浦城县家家福农副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和“浦城县德韵轩茶叶科贸有限公司”。其中1家已获得市科技局的认定。安排县级科技项目9项,下达资金20万元。“5.13”科技成果对接签约项目2项,征集技术需求10项。完成“6.18”成果对接5项,技术需求2项。专利授权量14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6件,外观设计6件。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指导仙芝楼菌业有限公司编写“灵芝孢子粉”国家标准;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浦城薏米》、《浦城特等精米》已正式公告实施;忠信马迹茶种植基地列入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为实现名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围绕全县工业4大产业集群和农业5大主导产业实施品牌战略,以服务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行“全员连心企业,优化承诺服务”制度,指导县仙楼竹制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仙楼”牌竹胶合板和县三协木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白玉树”牌细木工板2个产品申报省名牌。 积极推进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组织计量检定人员深入城关五家农贸市场开展电子计价秤、台案秤免费检定各类贸易衡器434台,建立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工作台帐,制订并印发《浦城县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全年完成加油机、压力表、天平、衡器等计量器具的检测1260多台(件)。深入到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及全县244个村级卫生所,开展血压计免费检定工作,共检定血压计430台(件),受检率达到100%。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其中专业1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9个。年末全县有调频广播台1座,每日播出节目2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有线电视台1座,每日播出节目37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5%;有线电视用户7万户,比上年增长1.45%;县乡联网19个,实现全县联网。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5个,各类医院23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年末全县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00人,其中医生498人,护师(护士)374人(经注册人员)。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749张,其中县直医院456张、乡镇卫生院273张。农村有村卫生所的村数276个,占总村数的96.5%,乡村医生576人。 卫生防疫事业平稳发展。全年全县法定传染病发病有所上升,全年发病人次1054人次,发病率252.86/10万,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29.01%和28.47%。儿童预防接种疫苗接种率在98%以上。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县有40家企业办理了水污染排污申报登记与核定,有30家企业办理了大气污染排污申报登记与核定,有28家企业办理了固体废物污染排污申报登记与核定。环境噪音达标点113个,面积272.29平方公里。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9.85%;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 我县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南浦溪水系地表水质达到国家GB3838-2002II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100%,浦城县区域噪声达到47.3分贝,交通噪声均在66.1分贝。 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3起,造成23人死亡、8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04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常住人口34.2万人,户籍人口421183人,净增人口4359人,其中城镇人口96474人,占22.91%,农村人口324709人,占77.09%。全年全县出生人口5972人,出生率12.8‰;死亡人口1970人,死亡率6.8‰;自然增长率6.0‰。城镇化水平42.5%。 农民人均纯收入6107元,比上年增长7.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78元,增长1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5元,比上年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424.63元,增长6.1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6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12%。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7.2%,比上年下降2.8%。从属性看,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3.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下降1.3%;从构成看,食品价格指数下降2.9%,居住类价格指数下降3.2%,家庭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下降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指数上涨0.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上涨0.3%,衣着类价格指数下降7.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下降4.0%,交通和通讯价格指数下降0.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12%。 劳动就业状况基本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30704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6935人,年末全县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428人,个体劳动者9170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达24780元,比上年增加2825元,增长12.87%,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2598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7%。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扶持、主动帮助城镇再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农户”就业,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045人,下岗再就业131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20人,当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7042人。全面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2.4%;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2%。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7392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8908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99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44人;有3.16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