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浦城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03 南平市浦城县统计局

2009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我县的一系列工作部署,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坚定信心,积极应对,迎难而上,有效运作,积极落实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各项措施,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核算,2009年浦城县生产总值(GDP)5493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524万元,比增5.8%;第二产业增加值181543万元,比增15.4%;第三产业增加值204276万元,比增17.3%。

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保持增势,第一产业有所调减,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1.3:32.5:36.2调整为今年的29.8:33.1:37.1。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5639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6.1%。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产值分别为146522万元、37515万元、41348万元和17401万元,分别增长6.7%、4.6%、5.3%和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13611万元,增长7.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248048亩,粮食播种面积660723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02060亩,烟叶种植面积4.08万亩,同比增加0.2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17051亩,同比增加8444亩;蔬菜种植面积256365亩,同比增加1083亩。粮食总产量达237188吨,增产5142吨,增长2.22%,其中水稻总产量201266吨,增产4247吨,增长2.16%;收购烟叶10.57万担;油料产量10195吨,增长11.08%;蔬菜产量248200吨,增产0.91%;水果产量22208吨,增长2.86%。

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9012亩;人工更新面积45651亩,增长117.74%。全县非公有制经济造林面积8857亩,增长94.41%。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0.1%。商品材产量230105立方米。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823吨;油茶籽2917吨;板粟1351吨;竹笋干2355吨;松脂458吨。全部木材产量336105立方米。

肉蛋奶总产量24501吨,增长2.10%。肉类总产量16476吨,增长1.47%。其中,猪肉12331吨,下降0.56%;牛肉392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羊肉284吨,增长10.08%;禽肉2992吨,增长5.84%。禽蛋5657吨,增长4.86%;奶类2368吨,下降13.02%。

水产品产量达14409吨,增长3.54%。其中:淡水鱼类13883吨,增长3.08%;淡水甲壳类122吨,增长6.09%;淡水贝类272吨;其他淡水产品132吨,增长116.3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54万千瓦时,增长9.75%;全年农村用电量13734万千瓦时;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6.2万亩,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37817万元,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5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59092万元,增长19.2%。据测算,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4454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9%,占GDP比重为26.3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85%。产品销售率为94.69%。

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分别完成总产值630万元、78676万元、170923万元,分别增长14.42%、11.43%、1.23%。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0015万元,增长15.05%。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17231万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实现利润8686万元,同比增长24.0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6.7。

“四大产业集群”效应显着,全年完成产值322886万元,增长12.9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9.92%。

全社会用电量33272.91万千瓦时,下降5.37%,其中工业用电量21616.97万千瓦时,下降13.67%。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503万元,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30656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3488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3865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31981平方米,同比增长38.14%,商品房销售额3843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3155万元,增长26.3%,其中,城镇投资370985万元,增长32.5%;农村投资111774万元,增长7.5%。高速公路投资50486万元,增长55.1%;房地产开发投资40396万元,增长33.2%。

坚持南接北连、突出北连,积极参与闽浙赣三省六县市区域协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市外资金实际到资140625万元,增长68.6%;引进山海协作项目注册资本金23113万元,增长128.6%;引进山海协作项目中工业项目注册资本金10804万元,增长52.0%。

五、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8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9681万元,增长13.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4881万元,增长17.5%;其他行业零售额3298万元,增长22.4%。

外贸方面,全县合同利用外资5959万美元,增长6.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比口径3605万美元,增长5.0%;验资口径350万美元,增长408.7%;外贸出口总值6750万美元,增长6.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3489万元,增长10.79%。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32021.4万吨公里,增长29.65%,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46352万人公里,增长15.08%。

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783.7公里,其中国道98.8公里、省道87.75公里、县道191.5公里、乡道737.1公里、村道576.6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012.2公里。

邮政电信业保持稳步增长。邮政业务总量3252万元,增长17.0%。邮电业务年末交换机总容量80060门;本地电话用户66765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今年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比上年增加,全年旅游总收入7791万元,增长67.55%,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66.4万人,增长87.09%。

七、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全县财政总收入为30160万元,增长4.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005万元,增长4.9%;财政总支出为64195万元,增长17.84%;税性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71.7%。

税性收入稳步增长。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33008.63万元,增长6.19%。各项收入中,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1523.53万元,增长3.77%;其中税收收入11516.72万元,增长3.76%;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21485.1万元,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13022.4万元,下降0.8%。

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23931万元,增长20.2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5394万元,增长17.65%。人民币贷款余额269505万元,增长19.99%,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6125万元,比增18.28%,农业贷款余额48261万元,比增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