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武夷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4)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市立医院新院整体迁建项目建设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妇幼保健工作水平显着提高,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96%,高危筛查率39.31%,高危专案管理率100%,高危住院分娩率100%。产前检查率97.62%,产后访视率93.15%,住院分娩率100%,新法接生率100%。全市共有7514名0~3岁儿童参加了系统管理,系统管理率91.59%。对城区36所托幼园所的5586名儿童中的5525名儿童进行了全面体检,体检率98.9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围产儿死亡率控制在12‰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6‰以内。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和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儿童计划免疫“七苗”接种率在95%以上,加强免疫接种率在85%以上。全面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市168838农民中,有165485人自愿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01%。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强化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服务,紧抓排污企业监管,整治垃圾填埋、开展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黑烟污染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对矿山及尾矿库开展日常监察以及汽车尾气排放情况专项整治等。全年共受理信访件14起,接受各类投诉总数79起(涉及水污染的20起、大气污染的29起、噪声污染的27起、固体废物污染的1起、电磁辐射污染2起),办结了79起,结案率100%。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及生态示范村工作,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5.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10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7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94%,绿地率达37.3%,三项指标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城市环境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全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影响我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尘类。城市噪声以社会生活噪声为主,在监测的城市道路路段中,没有噪声超过70分贝的路段。 主要河流水质状况优良。全市二、三级支流水域功能达标率100%,建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在85%以上。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全年户籍人口统计年末总户数65003户,户籍总人口230419人,其中,男性118106人,占51.26%;女性112313人,占48.74%;全年计生统计全市总人口231895人,出生人口2625人。出生率11.36‰,人口自然增长率4.57‰;政策符合率91.96%,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育龄妇女70048人,占总人口30.32%;落实“四术”3941例,同比增加384例,综合节育率88.30%;当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729本,累计领证率45.03%;全市独生子女领证户、二女结扎户法定奖励、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贡献奖励、特别扶助金兑现率100%。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79.05元,比上年增长8.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5%,“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3.8%。从收入来源看,四类收入全面增加,其中转移性收入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2.75%;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8.33%,增幅居第二位;其后依次是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84%和3.17%。人均消费性支出11469.24元,增长4.22%。全年各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走势图如下: 农民人均纯收入7784元,比上年增长10.4%,“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1.5%。从收入结构看,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经营性收入5197.8元,增长8.4%,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7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1994.34元,增长14.76%,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39.74元,增长8.15%。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4.62%和46%。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和农村的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45平方米和53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278人;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应参保104774人,已参保95261人,共发放养老保险金950余万元,新农保参保率达9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5451人,征收失业保险金282.06万元;工伤、生育保险稳步推进,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年工伤保险参保10532人,生育保险参保10305人。医保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761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1757人(含城镇居民参加新农合的21602人),共计参保69373人,完成任务63600人的109.1%。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稳步推进我市城市低保工作,全市共有城市低保932户2013人,累计发放低保金387.76万元。我市农村低保从2007年起,标准由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元提高到1200元,农村低保2508户5482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35.27万元,人均补差63.2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工作目标,城乡低保覆盖率达100%。全市五保对象547户573人,累计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55.06万元,人均补助217元,切实做到了按标施保。 救灾救助工作稳妥进行。2010年,我市遭受了风雹、低温冷冻、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特别是“6.19”洪涝灾害给我市人民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全市受灾人口10.457万人,因灾死亡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423公顷,倒塌房屋间数2542间,损坏房屋4228间,直接经济损失达65872.7万元。在“6.19”洪灾中,紧急下拨应急救灾资金253.5万元,购买救灾物资31.5万元,及时下拨棉被、草席、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有效的确保了灾民灾后的基本生活。全年下拨各类救灾款939.77万元。春节慰问特困对象334户,发放慰问金累计17.54万元,市慈善总会助医、助学、助困442户,发放救助金33.25万余元,有效解决了弱势群众的实际困难。优抚对象抚恤工作全面落实。全年共投入自然增长经费15万元,发放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443人4.8万元,累计发放城乡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57.17万元。及时接收安置退伍军人,全年共接收退役士兵122人,需要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36人,转业士官1人,发放一次性自谋职业金40万元,妥善安置了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就业。 注:1、公报中相关统计经济指标数据均为快报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