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襄垣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年,全县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为101.5%,其中,食品类上涨3.7个百分点,烟酒及日用品类上涨7.7个百分点,衣着类上涨1.4个百分点,居住类上涨0.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0.9个百分点。 六、交通运输、邮电 截止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018公里;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30524辆,比上年增长17.7%,其中个人轿车拥有量为2598辆,比上年增加1340辆。 2009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38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邮政业务量完成2018.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1851.4万元。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16956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1642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1694户,无线市话(小灵通)用户为2792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66291万元,比上年增长26.8%,增收5622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增收10287万元;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151025万元,比上年增长42%,增收44686万元;地税部门完成96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增收9400万元;财政部门完成18866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增收2136万元。全年财政总支出达到11568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0024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5%。在支出中,继续加大了支出结构的调整,注重了保障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事业发展,注重了支持全县100项重点工程建设,尤其是注重了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补助重点支出。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214510万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企业存款为216829万元,比上年增长55.9%;储蓄存款为72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2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41536万元,比上年增长50.86%。全年全县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为1451293万元,现金支出为1632450万元,净投放货币181157万元。 截止2009年底,我县共有保险公司10家。全年保费收入21406万元,各类赔(给)付达到3049万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9年,全县共建设示范基地30多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共计50多项。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了创记录的118件,位居全市第二。全年共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13项,市级15项。共立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0项,验收13项。共申报省、市级奖励项目12项,组织省级科技成果评价1项。 截止2009年底,全县各类学校共158所,在校学生35595人,专任教师(包含幼教)3254人。全县幼儿入园率为92.2%,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保持了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保持了100%。2009年,高考二本达线人数为218人,增长14.7%。 2009年,全县图书馆馆藏图书为86000册。全年共放映电影50余部,达300余场,观众20余万人。举办歌舞戏曲晚会20次,观众10余万人。特别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行的图片、国画、书法、摄影展,“爱祖国、迎国庆”大型歌咏比赛,府前广场“十一”升国旗仪式等一系列庆祝活动,振奋了信心,坚定了信念。9月份我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千年古县”,又为我县添了新的名片。 截止2009年底,全县卫生机构为454个。在卫生机构中,医院27个(含潞矿、五阳矿),其中,乡镇卫生院11个,乡镇分院9个。床位达到1057张,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754(包括乡村医生)人,其中医生为503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续建了县医院住院大楼,截止年底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续建2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4个乡镇卫生院,新建高标准甲级卫生室12个,改建村卫生室54个。到年末,全县323个行政村,村村都建起了卫生所,其中高标准甲级卫生所达到306个。全年全县共有181666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为97.56%。共有40649参合农民得到门诊补偿174万元,8632参合农民得到住院补偿1687.7万元。 2009年,全县完成体育赛事18次,赴省市参赛13项,向省、市运动队输送27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我县代表长治市参加省运动会获得第一名的计4次。2009年全年开展“体育文化三下乡”活动,参加人数达到30000余人。 九、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09年,全县造林面积完成了3.52万亩,植树380.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2.88%,林木绿化率22.2%。重点建设了太长高速、县城绿化、国省通道、两道循环、县道两侧、煤焦企业、新村建设、干果基地、万亩荒山和森林公园等十大造林绿化工程。先后获得“中国绿色名县”、“山西省园林县城”、“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截止年底,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996公顷,常用耕地面积为38569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常用耕地面积的比重为13.0%。 据环保部门监测,2009年全县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到319天。 2009年,全年共发生一般性伤亡事故61起,死亡19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数发生60起,死亡18人,比上年分别上升35.71%、下降66.7%;煤矿企业发生伤亡事故1起,死亡1人,比上年分别下降66.7%、66.7%,百万吨死亡率为0.12。非煤企业没有发生死亡事故。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截止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为261960人,男性人口为141023人,女性人口为120937人,性别比(女=100)为116.61,人口密度为225人/平方公里。城镇人口数为91948人,乡村人口为170012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35.1%,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根据计生部门统计,2009年出生率为8.6‰,上升0.2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4‰,下降0.3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比上年上升0.54个千分点。 根据抽样调查,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544元,比上年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073元,比上年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148元,比上年增长7.3%;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44元,比上年增长11.78%。居民住房面积保持稳定。年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1.37平方米。 截止年底,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1051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792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531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2100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到6431人。全年城市低保对象共328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547.44万元,人均月补差145元。农村低保2009年标准线达到了1200元,农村低保对象共7892人,累计发放低保金655.7万元,年人均补差830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