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襄垣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挑战,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团结带领下,认真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政方针,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煤炭资源整合等多种因素的挑战,坚定信心破解发展难题,砥砺奋进推进六大战略,聚精会神建设百项工程,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4660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低于全国(8.7%)0.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0%)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5%)2.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373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768万元,增长11.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89014万元,增长5.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8823万元,增长16.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7∶82.2∶15.1,与上年相比一产下降0.2个百分点,二产下降4.8个百分点,三产上升5个百分点。 2009年,全县工业上积极推进了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如期关闭了14座政策性关闭矿井,组建了襄矿、七一、三元古韩三大煤炭集团。同时由襄矿集团投资的60万吨聚氯乙烯一期工程被列入省重点工程,截止年底总投资已完成70%,土建工程完成95%,安装工程完成90%;七一集团投资的60万吨甲醇项目完成了环保评估、安全和地质灾害评价、“四通一平”等基础性工作;仁达公司完成了300台玉米收割机制造项目,这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非煤项目,提升了发展质量,增强了发展后劲。农业上,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东宝薯业、阁老醋业、兴科菌业、宝达菇业等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三产上,新建和续建西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关建材市场、西王桥汽车美容市场等专业市场10个,建设客都和金威大型超市2个,发展乡村农家超市71个,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商业体系,繁荣了城乡经济。 二、农业 2009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3062公顷,比上年增加582公顷,其中秋粮播种面积29962公顷,比上年增加832公顷;夏粮播种面积3100公顷,比上年减少250公顷。全县油料播种面积812公顷,减少178公顷;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219公顷,减少941公顷。受干旱、冰雹等恶劣天气影响,粮食产量歉收。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43839吨,比上年减少27779吨;油料作物总产量为1476吨,蔬菜总产量为79972吨。在粮食总产量中,小麦产量为12514吨,比上年减少3108吨,下降了19.89%。秋粮产量为131325吨,比上年减少24671吨,下降了15.82%。截止年底,全县大牲畜年末存栏为11502头,猪、牛、羊的存栏头数分别为51342头、9326头、30952头。全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6495.4吨,牛奶产量为1067.5吨,禽蛋产量为3146吨。 截止年末,全县323个行政村全部通电、通电话、通汽车。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全县拥有拖拉机达到2515辆,下降3.5%。2009年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达到(折纯)10834吨,下降4.02%;地膜使用量达到162.1吨,农药使用量达到134.1吨;农村用电量达到6216万千瓦时,增长24.49%。同时推进了绿色种养基地,新建和扩建规模化猪场7个,发展甘薯种植基地2万多亩,建成了以蔬菜大棚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7个,面积达3000余亩。 200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461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8.87%。其中,农业产值49437万元,比上年下降11.67%;林业产值879万元,比上年增长22.85%;畜牧业产值10894万元,比上年下降4.8%。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91167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农林牧渔业收入为69000万元,工业建筑业收入为285704万元,第三产业收入为136462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同)完成增加值1146237万元,增长5.16%。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59132万元,增长3.9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135148万元,增长9.1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6655.4万元,下降4.41%;集体企业完成67878.9万元,增长17.58%;股份合作企业完成46994万元,增长23.43%;股份制企业完成896763.5万元,增长5.32%;其它类型企业完成37945.3万元,下降13.66%。按隶属关系分:省属企业完成798651.6万元,增长3.18%;县属企业完成191520万元,增长11.52%;县属以下企业完成156065.5万元,增长8.18%。 2009年,全县原煤产量为3788.2万吨(不含潞矿为842.68万吨),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达到3785.6万吨,比上年增长14.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产量达到152.4万吨,增长28.3%;发电量达到22965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9%。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087611万元,下降2.44%;实现利税496215.3万元,下降28.36%;实现利润280097.5万元,下降36.2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54673.6万元,下降36.14%。 2009年,全县具有建筑企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家,实现总产值11391万元,实现利税822万元,其中利润总额为57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3637万元,比上年增长75.18%。其中,城镇以上投资734970万元,增长76.3%;农村投资18667万元,增长40.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524422万元,增长122.2%,其中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288553万元,增长95.7%;房地产开发投资35034万元,下降14.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开工项目112个,本年投产项目70个,新增固定资产646075万元。 2009年,投资建成了古韩大道跨太焦铁路立交桥,开通了环湖路、滨河路等5条主要街道,形成了“六纵六横”的基本框架,大大拓展了县城空间;完成了122栋90多万平方米的回迁楼建设、人民会堂改造、集中供热二期、供水供气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完成了五星级国际大酒店、文体活动中心、人民广场、客运中心等县城标志性建筑主体工程。尤其是重点建设的东湖炎帝农耕文化园区,成为县城建设的一大亮点,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五、国内贸易与物价 200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6296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县级零售额完成85883万元,增长25.7%;县以下零售额完成50413万元,增长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93907万元,增长15.9%;住宿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38945万元,增长34.8%;其它行业完成零售额3444万元,增长27.3%。全年全县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437612万元。其中,批发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399108万元,零售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3850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