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和静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1-10-24 巴音郭楞州和静县统计局

2010年投资的主要特点:1、工业投资持续增长,稳占半壁江山。2010年,我县工业投资延续了去年快速增长势头,继续在上升的通道上运行。全县工业投资165136万元,同比增长38.0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3.34%。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49823万元;制造业完成投资103199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2114万元。

2、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和静县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静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产销”两旺的喜人态势。据统计报表资料显示,和静县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完成投资达10477万元,同比增长77.04%。全县房屋施工面积513533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75.94%;其中住宅面积506709平方米,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2198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52%,其中商品住宅11277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含现房和期房)19710万元,其中商品住宅16555万元。商品房平均售价在1600元/平方米左右,比去年(1480元/平方米左右)同期增长8.12%。

3、私营经济投资增速逐渐加快。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工业强县,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方针和思路,使我县使我县私营经济投资增速逐渐加快,2010年,我县完成投资147016万元,同比增长71.98%,占全县总投资额的65.29%,私营经济投资快速发展,成为拉动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五、贸易

2010年和静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0139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5672.6万元,同比增长15.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4466.4万元,同比增长5%。

按行业分类,2010年批发业消费总额累计1607.8万元;零售业消费品总额累计15174.8万元,同比增长10%;住宿业消费总额累计741万元;餐饮业消费总额累计2615.4万元,同比增长10.2%。

2010年我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旅游业的大力开发等一系列措施和活动的推动下,我县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繁荣活跃。

六、交通运输、邮电、旅游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综合运输业务量大幅增长。全县共发送车辆12.8万辆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输送旅客11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全县境内现有国道3条216、217、218线和省道4条206、301、305、321线,全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1842公里,公路网密度为4.64公里/百平方公里。2010年全年铺筑通达公路61.84公里,通村油路72公里,全县柏油路里程达890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10年邮政业务总收入1800万元,同比增长77.3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660户,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12.01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450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0000户,增加3000户,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31.7部/百人、年末联通电话用户17000,增加2800户,全县联通电话普及率8.9部/百人、

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开发旅游景区(点)8处。各类旅游企业、宾馆、饭店100家(包括县城内各家庭旅馆)。国内旅行社1家、旅游公司6家;其中:2星级酒店2家,客房总数147间、3星级酒店5家,客房总数409间,2A级景区1家,3星级农家乐3家。2010年,我县共接待旅游人数36万人次(其中外宾7294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892万元,旅游总收入1.2亿元。

七、财政和金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下,全年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1600万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地税完成18016万元、国税完成6253万元、非税完成3490万元、基金完成3841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06117万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农业支出6826万元、教育支出34801万元、工资性支出48203万元。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静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88837万元,同比增长29%。全县企业存款为19908万元,同比增长38%;全县储蓄存款为186282万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64%,同比增长21%。和静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00729万元,同比增长9%,其中:短期贷款月末余额46690万元,同比增长3.7%;中长期贷款月末余额21500万元,同比增长151%。

八、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培训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全面推开,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大。2010全县共有技术推广中心44个,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86期,培训33800人次,印发培训材料3.1万份。

统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素质教育实施全面深化,双语教学有了质的突破。全县现有学校15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惯制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1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6%,其中: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99.56%。全县教职工人数共计1947人,高中教师239人,其中:女教师130人,少数民族教师61人;中学教师398人,其中:女教师285人,少数民族教师210人;小学教师1310人,其中:女教师944人,少数民族教师901人;在校学生17285人,其中:在校高中生3039人、初中生4628人,小学生9618人。幼儿园14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3所,在园儿童3614名;初中升学率85.62%,高中升学率92.88%。

九、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以“支持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淫秽反动的”管理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乡镇延伸,经营项目日臻多样化、现代化,已基本形成演出、娱乐、音像、电影、文物、艺术品、网络以及出版物在内的八大门类的综合性市场体系。现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物保护管理所1个,文化站13个,村级文化室52个。截止2010年底我县共有各类文化市场个体经营户336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44家(包括歌舞厅、酒吧、电子游戏厅、棋牌室等)电脑网络25家、音像制品46家、书店14家、打字复印42家、印刷厂5家、其他15家。文化市场从业人员1048人,文化市场收入1559万元,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的文化市场经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