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和静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3)
全县共有有线电视转播台7座,无线电视发射台7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7.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8%。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有线电视主干线长425公里。2010年全县共播出广播新闻1350条(汉、维、蒙三种语言),外发广播新闻555条;电视新闻2460条,外发电视新闻242条。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个,其中:县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3个,县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个,县妇幼保健机构1个,五区防疫妇幼分站1个;全县年末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03人,其中:医生298人、执业医师133人、执业助理医师35人、注册护士15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县城镇学校《学生体质测量标准》普及面为100%,普及率为100%,各区、乡、镇、场学校普及面为100%,普及率为100%,全部达标率为97%以上。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达18.89万人,比上年增长0.96%;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为9.04万人,占总人口的47.8%;全县地方人口14.51万人, 兵团人口4.38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5.46‰,死亡率为6.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17%。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7元,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85元,达到8201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194元,增长10.51%。 2010年度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11073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76人,同比增长1.62%。其中:国有单位人数为9274人,比去年同期减少451人,同比下降4.64%;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人数为244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0人,同比下降7.58%;其他经济单位人数为155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647人,同比增长71.26%。集体单位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巴州民政福利总公司和静分公司注销,有些集体企业季节性解除劳动合同工而下降。 劳动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加强了对下岗职工的就业培训和安置。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统筹工作进展顺利,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2010年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人数4237人,其中:帮助369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妥善安置146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技校生71人,复转军人21人,其他城镇失业人员3558人。 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83人,发放基本养老金5623人,金额为7936万元。参加失业保险8910人,征收失业保险金额321万元,支付失业金和医疗补助人数397人,支付114.87万元,其中:失业保险救济金71.14万元,医疗补助金43.73万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816人,征收保险金额139.46万元,支付人数96人,支付金额236.46万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670人,征收生育保险金额203万元,支付人数224人,支付金额197万元。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9556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额3058.17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金额2213.31万元。 十一、招商引资 全县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4个,协议引资额达87.47亿元,完成年初任务28亿元的312.39%;实际到位资金11.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0亿元的113%;其中上亿元项目11个。 十二、安全生产 2010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51起,死亡22人,受伤44人,直接经济损失118.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20%,死亡人数下降12%,受伤人数下降8.3%,经济损失下降51.4%。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指标25人的72%。 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8起,死亡21人,受伤44人,经济损失11.04万元,同比事故起数下降5.6%,死亡人数上升16.67%,受伤人数上升15.8%,经济损失上升12.5%,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指标22人的95.45%。 共发生工矿企业事故1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75%,死亡人数下降83.33%,经济损失下降83%。 全县共发生火灾事故12起,无死亡、无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7.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7.7%,死亡人数,受伤人数持平。全县未发生农机事故。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和静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本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