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皋兰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10-23 兰州市皋兰县统计局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31.8%。

营运能力不断增强,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伴随三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的相继成立,有力推动全县交通运输整体营运能力快速增强,2008年,全县客货运周转量达3076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7.3%;交通运输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77.4%,直接推动第三产业增长11.9个百分点。

通信事业快速发展,通讯网络规模、容量、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综合化、个人化的通讯网已经形成,农村互联网宽带普及面不断扩大。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4.8%。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已达1250户,程控电话已覆盖68个行政村,占总数的96%,移动通讯已覆盖70个行政村,占总数的98%。

六、商贸业

2008年,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建成什川农产品批发、西岔农资农产品交易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4个肉菜市场和2个县级连锁配送中心,规范完善农家店20家。消费市场在假日经济、节会经济带动下商品供应充足,交易活跃。200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同比增长14.63%,分销售地区看,县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24万元,比上年增长11.93%;县城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3万元,比上年增长17.4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5940万元,比上年增长19.4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57万元,比上年下降7.97%。

七、金融、保险

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400万元,比上年增长4.1%。

金融机构平稳运行。2008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2.68亿元,比年初增长28.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58亿元,比年初增长38.9%。各项贷款余额达10.06亿元,比年初下降3.5%。银行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3.13亿元。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投保种类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年保费收入3744.9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61.9万元,比上年下降7.9%;寿险保费收入3183万元,比上年增长20.4%。支付已决赔款755.9万元,比上年下降21.0%。

八、科教、卫生、文体、广电

深入开展和谐“五创”活动,巩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县创建成果,繁荣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切实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及送科技服务到田间地头活动;争取上级部门各类科技项目9项,科技扶持资金242万元。皋兰县旱砂西甜瓜保护地生产技术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什川镇被省科技厅列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试点;县(区)“政府一把手科技工程”旱砂田西瓜和设施甜瓜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项目试验、示范新品种27个,新技术8项。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科技对县域经济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巩固提高全国“科技先进县”的创建成果,充实科技进步考核内容,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健全“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教学效绩考评机制,狠抓规范化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体迁建皋兰四中,并完成前期工作。西岔中学整体迁建全面完工,皋兰一中学生公寓楼完成主体。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小学6所,撤并点校18所。新建“康顺”、“锐驰”2所“光彩”希望小学,7所学校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筹资180多万元,为50所中小学配备多媒体、实验器材等教学设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公开招聘30名特岗教师充实到县乡学校。为边远地区200多名教师和全县中小学校长发放交通补贴和岗位津贴。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发放补助和助学金1360万元,为504名贫困学生办理助学贷款270万元。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540人,净增100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术人员1300多名。

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9所、“光彩”村卫生所2所。为县乡村医疗单位配置了医疗设备。建成石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公开招聘10名医学类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县乡医疗机构。农村卫生服务(卫十一)项目启动实施,县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规范济困病床管理,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范运行,参保1万多人,发放医保金81万元。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参合率为93.7%。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有序开展,发放救助金28万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自办节目质量明显提高。中央广播电视无线信号覆盖工程全面完成;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41%;电视人口覆盖率100.0%;有线电视用户达6038户。

文化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秦腔、兰州鼓子等传统民间文化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工作取得新进展,我县太平鼓队代表甘肃进京参加了29届奥运会开幕前演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建成46个村“农民健身工程”和24个农家书屋。

九、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

引导和政策制约并举,节能减排初见成效。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大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工作力度,采取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总量限额、“两高”项目限批、电石、铁合金等重点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实现在线监控、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整顿等措施,全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8年,先后关闭高耗能企业12户,淘汰落后产能9.6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5%;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23%。

加大安全生产和执法力度,提高企业和干部群众安全生产意识。2008年各类安全事故死亡17人,比上年下降22.7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91;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2.45。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8起,比上年下降48.65%;造成14人死亡,4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55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