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皋兰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商贸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农村市场稳中趋活。全县流通市场货源充足,品种齐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居民消费价格呈现小幅上涨势态。2006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同比增长9.74%;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5.18%,直接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6个百分点。分销售地区看,县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84万元,比上年增长10.79%;县城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36万元,比上年增长8.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8579万元,比上年增长9.3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441万元,比上年增长11.43%。 七、金融、保险 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9%。 金融机构平稳运行。2006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4.6亿元,比年初增长18.9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9.49亿元,比年初增长16.73%。各项贷款余额达10.27亿元,比年初增长16.03%。银行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4.14亿元。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投保种类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年保费收入2956.6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732.6万元,比上年下降26.1%;寿险保费收入2224万元,比上年增长20.5%。支付已决赔款775.2万元,比上年下降12.9%。 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全县继续健全“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教学效绩考评机制,狠抓规范化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6年末,全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达3564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入学率达98.4%。全县标准化小学累计达74所。2006年高考本科录取人数516名,其中重点大学录取人数162名。 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切实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巩固提高全国“科技先进县”的创建成果,充实科技进步考核的内容,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0多个,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5项。 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以“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创建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建成7个标准化乡镇文化站;广播电台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41%;电视台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5900户。 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县医院传染科住院部和县疾病控制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加大投资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基本设施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改善乡镇医疗条件,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累计建成市级标准化卫生所57个。大力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86.3%,补助住院农民3907人,补助住院费359万元;免费农民体检108384人54万元。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为17.32万人,比上年增加743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4.82万人,减少5人;非农业人口2.5万人,增加748人。男性人口8.9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6%;女性人口8.3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8.4%。人口出生率为10.3‰,人口死亡率为4.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6年,全县职工工资总额为13150万元,比上年增长8.59%;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4938元,比上年增长7.51%。农民人均纯收入2264元,比上年净增151元,增长7.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472元,比上年增长9.0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参加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统筹的单位分别达到125个和167个,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100%。累计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金1106万元。城乡低保范围进一步扩大,享受城市低保2000户464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671万元。实施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累计发放救助金126.7万元。 |